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schiel方程推导出在给定冷却速度下铸铁枝晶奥氏体及共晶奥氏体中第三组元的偏析参数KS和偏析梯度KR的计算式,并讨论了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100)Si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相结构的W-Ti纳米晶薄膜阻挡层及其对应的Cu/W-Ti/Si复合膜, 并对薄膜样品进行了退火热处理. 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 XRD, AFM, XPS, FESEM, HRT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不同相结构的薄膜样品退火前后的电阻特性和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退火温度低于 700℃时, 薄膜基本上保持稳定;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Cu与Ti反应生成CuTi3, 同时Si与Cu发生互扩散形成高阻相Cu3Si, 导致了表面粗糙度增加使方块电阻急剧增加. 同时提出了Cu布线用W-Ti纳米晶薄膜扩散阻挡层退火过程中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3.
触头材料液相熔渗过程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触头材料的熔渗机理,熔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制造CuCr50和CuW系触头为例,提出了确定触头材料熔浸过程工艺参数的原则和方法:确定烧结工艺参数时要兼顾氧化膜的去除,保证骨架强度和孔隙通道,要考虑不同粉末粒径及生坯特性;而确定熔渗工艺参数时则要考虑骨架金属粉末的粒径,生坯的高度,牌号及熔渗剂熔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微分热分析液淬法研究了不同蠕化率蠕铁的一次结晶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蠕化率的蠕铁中,蠕虫状石墨均主要起源于球状石墨颗粒,而其共晶凝固模式存在差别,随着蠕化率的降低,蠕铁的共晶模式由接近共生生长转变为接近分离生长。  相似文献   
5.
微米级金属/高聚物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金属粒子表面的物理化学改性,采用核-壳式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米级金属/高聚物复合颗粒Al/(PSt/PBA),Zn/(PSt/PBA),Ni/(PSt/PBA),并对其电流变流体的电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具有这种结构的复合颗粒综合了金属与高聚物的性能,作为电流变流体的悬浮相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电流变流体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抗剪强度最高值可在2kPa以上,平均击穿场强为2.5kV/mm,抗偏析能力在2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锻造处理对CuCr1.40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处理后合金中出现的带状纤维组织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同时还使合金保持很好的塑韧性;锻造处理对合金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力学基本原理在铸造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水力模拟试验,指出在浇口杯、直浇道和内浇道组成的浇注系统中,由于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比值很少超过5,根据连续流动定律,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流速同属一个数量级。直浇道流速对降低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的影响不可以忽略不计。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小于按托里拆利小孔出流定律确定的“从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垂直距离的静压头”。本文称直浇道与内浇道截面积比值小于5时的内浇口出流为大孔出流。大孔出流时,内浇口实际出流压头可以根据“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静压头”和浇注系统截面比值进行理论计算。把截面比纳入浇注系统流速、流量的定量计算公式,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使浇注系统截面积理论计算值偏小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对水力学孔口与管道出流的分析及铸造中型腔充填的平稳性控制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掺杂La_2O_3的CuW电触头的组织及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掺杂工艺将La(NO3)3与WO3混合,经干燥、La(NO3)3裂解和WO3还原等工艺制备含有La2O3的稀土W粉,采用粉末冶金-熔渗法制备含有La2O3的CuW电触头;研究了保温时间对La(NO3)3裂解的影响以及La2O3对CuW电触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液-固混料法制备的稀土W粉,La2O3分布均匀,粉末粒度较细;La(NO3)3裂解粉末的颗粒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长大;掺杂La2O3的CuW触头耐电弧烧蚀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硅酸铝-硅油为电流变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流变离合器的传输特性,分析了四种不同界面条件下电流变离合器输出性能的变化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离合器界面直条数目变化和直条排列形式变化对离合器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不同组合界面中,内、外壁面均加直条时,离合器输出性能较佳;随着界面直条数目的增多,离合器输出转矩提高,但直条数目过多反而不好,存在一个最佳值,本实验装置最佳值为8;直条排列形式变化对ER离合器传输性能具有复杂的影响,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四种界面形式中长短直条混排结构界面输出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低剪切速率下,电流变流体(ERfluid)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上存在一非线性初始过渡区。对初始过渡区外电流变流体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区外当剪切速率较高时,电流变流体表现为Bingham塑性流体;表观粘度在过渡区外变化很小,可近似为常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