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庙煤矿开采煤层变质程度低,自然发火期仅为1.5~3个月,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浮煤经常发生自燃。经过多年的防灭火经验,当工作面内布置有灌浆管路时,从工作面下端向上端方向依次注砂,在采空区内形成一道砂墙,有效地控制了浮煤自燃。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和注砂措施的效果考察,给出了试验工作面的最佳注砂砂墙长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模式的分析研究,认为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是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理论依据,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必须遵循生物相生相养原则、生物共存原则,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露天煤矿采场复垦与再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各露天煤矿的具体情况,对露天煤矿采场进行了具体分类,论述了露天煤矿闭坑后,可能引起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借鉴国外露天煤矿采场复垦与再利用的经验,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露天煤矿采场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复垦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接续期间剥采工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水平煤层露天煤矿划分成多个采区按顺序开采,上一个采区开采即将结束转向下一个采区开采时,需要做好两个采区在转向过渡期间的剥采工程优化安排,以保证转向过渡顺利.本文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开采期间剥采工程为例,提出了缓帮L型转向方案、缓帮扇形转向方案、重新拉沟开采转向方案,采用方案比较法分析比较了3个转向方案的生产剥采比、转向过渡时间、剥采运距及经济效益等,确定采用L型转向方案.在采区接续工程位置确定研究中,提出了多种两个采区V-P曲线接续方案,分析不同接续方案的生产剥采比、过渡时间等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转向过渡方案,并对两个采区的逐年剥采工程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结合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作的进行,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试,分别对排土场区域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土壤水分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观测,进一步分析得出排土场植被恢复后的小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白英华一号露天煤矿开采过程的边坡安全,确定了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煤矿各帮合理帮坡角,并对其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煤矿边坡各剖面分层物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模拟了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煤矿各帮边坡的稳定性,确定了各帮合理帮坡角。同时,对东端帮实施内排提高帮坡角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内排的实现提高了所压边坡的稳定性,在保证内排跟踪距离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帮坡角,进而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在露天煤矿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国内早期开发的露天煤矿多为倾斜煤层深凹露天矿,不能实现内排,开采结束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矿坑,露天矿停产后对边坡、地下水等不再进行维护,随着时间推移将会产生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回填露天矿坑是解决地质环境灾害的有效措施,利用正在生产的相 邻露天矿的剥离物作为回填物料,采用溜井或溜槽工艺进行回填,可充分利用物料重力进行运输,可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以抚顺西露天矿坑回填工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回填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野生植物侵入种类、频度、规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野生植物的侵入对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基质的影响,分析了主要野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对其演替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野生植物的入侵改变了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基质微生物区系,野生植物的侵入有利于再种植,且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与均匀度直接影响植被稳定性.该研究为排土场复垦中土壤基质改良、植被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黑岱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黑岱沟露天煤矿工艺特点和矿山具体条件,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规划进行了研究.认为土地复垦,尤其是其中的工程复垦应和采矿生产工艺及排土工艺紧密结合起来,纳入采矿生产计划之中,提出了外排土场覆土工艺方式和场地整治工程的具体要求.根据覆土的理化性质和矿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方法.经种植实验研究选择出适宜于矿区条件的先锋植物和适宜树种,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配置模式.然后,就复垦土地的再利用方式作出了总体规划,并进行了灌溉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土地复垦的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露天开采对气体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绿色度"理论,提出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体系.通过理论分析,选取5个层面14项指标作为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评价指标,建立可拓物元模型,计算关联度矩阵;引入博弈论,结合3标度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绿色度"对评价等级的关联度确定待评矿山气体环境"绿色度"等级,并通过级别变量特征值反映"绿色度"等级波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能够合理评价露天煤矿开采与气体环境的协调关系,并可准确评判其"绿色度"等级的波动趋势,为矿山调整生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运用该方法对某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进行评价,得出露天煤矿气体环境绿色度0.780,评定为II级,但有向III级波动的可能;通过调整开采工艺及开采程序等措施,其气体环境绿色度可以提升为I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