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市场经济务件下,税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企业如何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对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纳税事项进行筹划,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门轴侧断裂伴移位的处理方式及对术后疗效产生的影响。2013年05月~2018年9月有3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其中有63例患者术中发生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根据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重建组(35例),对椎板进行叠瓦状重建及钛板固定治疗;切除组(28例),将断裂并移位的椎板切除。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在手术时间及术出血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但重建组横截面积减小程度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重建组术后CCI获得较好维持(P>0.05),切除组的CCI较术前出现明显丢失(P<0.05);至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重建组有8.6%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3/35),切除组为21.3%(6/2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CT扫描发现,重建组术后3个月时有81.6%(31/38)的节段门轴获得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有94.7%(36/38)的节段获得骨性融合。以上结果表明,对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的患者,采用叠瓦状椎板重建联合钛板固定及切除椎板均不会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椎板重建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并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从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表明: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苗洁 《科技信息》2010,(19):170-170
学籍管理是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情况的记载和控制,是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学籍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意义,从三个方面对学籍网络管理提出了建议,并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d,手术时间为(83.98±6.22)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ml。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作为抗纤溶抑制剂可以减少出血现已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为了观察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初次单侧TKA的175例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关节囊关闭后关节腔灌注1 g TXA;第2组止血带加压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第3组止血带加压前、松止血带后静脉各输注1 g TXA;第4组在止血带加压前、松止血带后、第二次剂量后3 min静脉各输注1 g TXA,关节囊关闭后关节腔灌注1 gTXA.比较各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显示: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组术后无输血患者,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9.
摘 要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d 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