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谈到中国文学形式的现代转型时,学术界多侧重于强调西方文学的输入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却往往淡化了中国本土文化对这一转型的能动参与。实际上,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民间文学以其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古欧洲人的观念,大地上的生命处于永恒的周期性转化之中。因而,将所有女神像视作核心职能为赐予生命、掌控死亡、使万物再生与复元的同一位大女神的不同方面似乎更加合适。古欧洲人与外来的印欧宗教冲突的结果,在古欧洲女神的被贬黜,神庙、礼器和神圣标记的消失,以及视觉艺术中宗教意象的急剧削减中清晰可见。不过,这种转变并非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而是两种不同象征体系的逐渐融合。古欧洲女神宗教暗中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奇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对中国历代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于20世纪末的张炜,在其《九月寓言》中以野地为背景,通过传奇人物的塑造、传奇文本的融入以及历史的传奇化,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幻色彩的传奇世界,从而使历时悠久的传奇传统借助于厚重的民间大地,重新回到了当代知识分子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文学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包涵了许多新质的复杂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文学现念的转型.在中国文学现念的现代转型中,有两个方面尤为显著:一是对中国传统文体现的颠覆,一是对儒家过统文学现的超越,这两个方面与当时国内正在勃兴的现代民俗学运动均有一定的联系.由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扫清了人们对于俗文化、俗文学的偏见,确立了现代的人学现念,因而中国文学现忿的现代转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于Internert的P2P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内网主机需要参与到P2P中来.在NAT之后的主机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不可见的,Internet上的主机不能主动访问这些位于NAT后的主机,但P2P网络要求任何主机之间都能直接对等交换信息,这就使得P2P网络应用必须解决穿透NAT实现双向对等通讯问题.本文对P2P应用软件穿透NAT的几种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实际应用程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斐声文坛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伏羲考》便是其学术代表作之一。从文化编码的角度看,后世文献中所载的伏羲、女娲形像,作为上古“龙图腾”的三级编码形态,已和编码前的原初形态有很大距离。作为一位处于新旧历史交替之际的现代学者,闻一多的优势在于既受过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又善于汲取人类学、考古学等新兴学科所提供的知识。经由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比较,闻一多终于使得伏羲、女娲神话背后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