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晶相、非晶相相互作用出发,首次分析归纳山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8种相态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VC/PP共混物随着PP浓度的增加,PP的结晶度逐渐增大,结晶度随组成单调变化,而PVC/PP/CPE共混物的PP结晶度随组成变化曲线在PVC/PP/CPE=60/40/3处出现极大值,超过纯PP的结晶度,这与CPE诱导PP结晶有关。成核剂苯甲酸使共混物PP结晶度提高,晶区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2.
从共混体系分散相大小粒子的相互作用出发,用群子模型理论方法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混体系分散相粒径分布函数,得到4个具有物理意义的群子参数K_1,r_1,r_2,r_1·r_2·群子参数反映分散相粒径及分布,而分散相形态变化决定群子参数的变化。分散相形态对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平均粒径(对应于K值)和粒径分布宽窄(对应于r_1·r_2值)两方面加以探讨。此外,还讨论了群子参数与剪切水平及流变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