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季节(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体中总氮、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中总氮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规律,氨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降水量和水质参数对水体中氮含量影响较大,氮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雨季。研究结果为红枫湖氮污染研究与水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喀斯特岩性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貌受其自然条件的约束与影响,会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以及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则能有效地调节区域水分循环,控制河流源头水土流失,改善和净化水质并拦蓄降水,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以降水、岩性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为数据源,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降水贮存量法,分析研究区不同喀斯特岩性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以下结论:1) 2015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水源涵养总量为1.18×10~(17)m~3;2)水源涵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最小值出现在贵州省毕节市;3)西南喀斯特地区以灰岩组合类岩性区为主,其中连续性灰岩岩性区分布最广;4)水源涵养功能随碳酸盐岩含量的增高而减少,以灰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比以白云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