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许良英(1920~2013年)是中国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著述在中国的主要编译者和传播者,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浙江临海,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核物理学家王淦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40年代浙江大学及杭州市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共杭州党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杭州解放后,进入中共杭州市工委负责青年工作,直至1952年被调入中国科学院院部,负责编辑《科学通报》。1956年,转调哲学研究所,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被开除公职,被迫离京回浙江老家务农。在以后异常艰难的20年间,主持完成了3卷本《爱因斯坦文集》的翻译编辑工作。1978年,重返科学院,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直至1987年离休。许良英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爱因斯坦和近现代物理学史。他认为理性论在爱因斯坦科学和哲学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强调科学与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1 Introduction On December 17, 1922, Albert Einstein wrote from Kyoto, Japan to Xia Yuanli, a physics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Pleased by Xia's letter, Einstein nonetheless informed Xia that he might not be able to come to Beijing, for which he could not help lamenting, "Beijing is so close and yet I cannot fulfill my long-cherished wish [ to visit it ] ,you can imagine how frustrated I am. "①Einstein had planned to visit Peking University and lecture for a few weeks at the beginning of 1923. Unfortunately, the planned trip was cancelled due to a series of misunderstanding. Despite the cancellation, however, the expected visit by Einstein triggered a wave of "relativity craze" among the educated Chinese public. ②  相似文献   
3.
胡大年 《科学》2005,57(6):44-47
1917年4月,由中国留日学生创建的“丙辰学社”(后改名为“中华学艺社”)的社刊——《学艺》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创刊号中,一位东京帝国大学的本科生对“当世俊哲”蔡元培关于孔子学说与国教的一次演说提出批评,由此引发二人的争论,也就是在这场争论中,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文献中。那位引述相对论的留学生,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许崇清先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两位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87年有幸考入自然科学史所读研,师从许良英和董光璧两位先生。值此所庆五十周年之际,我要向开拓国内科技史研究事业的前辈们致敬,并向培养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所内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借此机会,我也想根据自己过去二十年学习和研究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的经验,就20世纪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谈几点感想。70年前,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与3位中国研究生的接触交流中受到启迪,并由此开始了其对中国科技史的终身探索。在李约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其鸿篇巨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 ivilization in Chi…  相似文献   
6.
胡大年 《科学》2005,57(5):49-50
今年是世界物理年,又恰逢国际科学史大会第一次在我国北京举行.为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一百周年,由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美国<爱因斯坦全集>编辑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历史系共同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个爱因斯坦论坛,并作为国际科学史大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自中、美、日、俄、荷五个国家的九位学者在论坛上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研究爱因斯坦的学者、耶鲁大学退休讲座教授克莱因(M.J.Klein).  相似文献   
7.
马丁·克菜因(1924 ~2009)是世界著名的现代物理学史家,他是开创20世纪物理学史研究的少数先驱者之一.虽然克莱因从未来华访问,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学术工作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些中国的科学史工作者.然而,很多人对克莱因的学术生涯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都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本文不仅向读者介绍了克莱因的杰出人品和成就,而且第一次揭示了他对中国的现代物理学史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