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PAV株系是引起我国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重要病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是陕北农田蚜害的优势种之一,在玉米与小麦轮作的条件下,黄矮病原极有可能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玉米蚜的生命表,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种群动态参数的变化,以评估BYDV-PAV株系侵染小麦对玉米蚜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较,小麦品种XN979感染BYDV-PAV病毒之后,显著提高了玉米蚜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参数,并有效提高了其存活率与生命周期;未携带病毒的禾谷缢管蚜取食之后,却显著降低了玉米蚜的种群动态参数,并且其存活率曲线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因此,BYDV-PAV病毒侵染小麦可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完整解析不同作物轮作过程中植物病毒BYDV-PAV株系介导的蚜虫与小麦的互作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可为陕北农田蚜害以及黄矮病的防控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十字花科蔬菜常发害虫小菜蛾的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上海青菜种,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下小菜蛾繁殖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的活性。结果表明,小菜蛾取食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过的上海青后发育受到抑制,产卵前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同时处理组的产卵期延长,随着处理时间增加产卵天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 min处理下达到最低值;小菜蛾体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60 min达到最大值;而POD与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酶活性的变化对小菜蛾体内MDA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HVEF处理菜种主要通过改变小菜蛾体内的活性氧的水平,对小菜蛾的种群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为制定小菜蛾的生态防控策略提供了思路,为设施蔬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