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试验用ELISA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共23个区县的养殖场和散养农户进行猪T TSu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性因素分析.试验共检测1918头份猪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41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7.78%,其中种公猪的阳性率为32.5%,种母猪31.4%,育肥猪19.6%和仔猪11.2%.四川地区猪的阳性率为15.98%(17.37%~23.26%);重庆地区为20.05%(12.22%~30.00%).试验结果表明,在四川、重庆地区存在 TTSuV感染.调查发现,川渝两地的地理条件和养殖规模因素与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关联程度很小(地理条件:OR=1.08,95% C I=0.49-1.58;养殖规模:OR=1.04,95% C I=1.01-1.47).生产期长或年龄大的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则分别是仔猪的3.8,3.6和1.9倍(种公猪:OR=3.8,95% CI=1.878-7.752;种母猪:OR=3.6,95% CI=2.153-6.110;育肥猪:OR=1.9,95% CI=1.443-2.586),种公猪、种母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分别是育肥猪的2.0和1.9倍(种公猪:OR=2.0,95% C I=1.004-3.887;种母猪:OR=1.9,95% C I=1.165-3.026),表明饲养期或年龄这一暴露因素与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有较强或中等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一株鸭源恶臭假单胞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病鸭翅静脉无菌采集抗凝血,直接镜检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微生物感染呈阳性.从血液中分离出该微生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出约1500bp的条带,经DNA测序得到一条长1499bp的16SrDNA序列,与GeneBank已提交的序列进行BLAST相似性搜索表明该微生物应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并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同源性最近,首次发现恶臭假单胞菌可能感染家鸭.  相似文献   
3.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广谱的杀虫剂,驱线虫素对狗自然感染的多种消化道蠕虫有很好的驱虫作用。按每千克体重(BW)给药0.2—0.4mg(液体药物装入胶囊中投服),对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犬钩虫和狭首弯口线虫的驱虫率为100%;用含量为4.6%的片剂(每片重267mg),按每20千克体重投1/3片(约为0.2mg/千克体重),对犬弓首蛔虫、犬钩虫和狭首弯口线虫的驱虫效果同样为100%,这两种剂型,加大用量至每千克体重0.6—0.8mg,对狐鞭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可达99—100%。使用该药的治疗剂量没见动物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了荣昌、大足、壁山、永川、江津、合川、潼南、垫江及涪陵等9个县14个猪场共1 790份粪样.掌握了重庆市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①14个猪场均感染了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16.93%,阳性率最高的猪场为43.48%;仔猪感染率为12.52%,后备猪为22.26%,种猪为17.72%.②经鉴定,所获虫体为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uis).  相似文献   
6.
对AKR/J鼠用地塞咪松和低蛋白饲料(8%)使免疫受到抑制时并且关在笼里与其它鼠笼一起放在动物房,全部鼠发生肺孢子虫病和隐孢子虫感染。另一组同样的品系和性别鼠关在没有其它动物的房间中的一个空气滤过笼里,给它们给予如上所述的同样的免疫抑制药/日粮摄生法,用淋巴细胞转移试验证实已受到免疫抑制。这些鼠发生了轻度的隐孢子虫感染(56.7%)而无一只发生肺孢子虫病。我们得出结论:隐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寄生虫,它在低免疫状态激活之前,在宿主体内以隐性阶段出现。经空气传播的卡氏肺孢子虫也可呼吸道潜伏。不管怎样,将感染性阶段的传播阻断(如在试验中将鼠养在空气滤过笼内50天时间里无一发生肺孢子虫病),肺孢子虫病的发生就由于进入空气被滤过因而感染阶段的水平低而不发病。这些就可以建设临床应用时考虑免疫抑制的患者和这些机会性寄生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