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无钴高强高韧钢奥氏体中含碳与不含碳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含碳晶胞的nA值大于不含碳晶胞的nA值,故在相的转变中主要考虑含碳晶胞的影响·在含碳晶胞中合金元素Ni,Si,Cr,Mo与碳原子形成偏聚区,且Ni,Si与C的结合力比Cr,Mo的大,偏聚区能降低C的扩散能力,阻碍位错运动,推迟马氏体相变;使基体中保持高度的位错,也会导致材料中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并细化奥氏体晶粒,使转变的马氏体尺寸减小,这对材料的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2.
<正> 应用化控技术改变作物的生理特性,使之更符合人类要求,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美、苏、日、西德等国对赤霉素,干扰素、整形素、Br等激素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我国,六十年代开始对矮壮素和赤霉素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七十年代又开展了乙烯利,缩节胺等类外源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综合各种生长激素(特别是外源激素)的特性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3.
<正> 氮素化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施用氮素化肥在广大农村是人人尽知的事情。但是人们对氮素化肥在土壤中的肥效持续时间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据研究当季作物对所施的氮素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一般在30—40%。其残留部分究竟在土壤中存在多长时间?对下茬,乃至下下茬作物有无作用,作用有多大,对连效氮素化肥的经济效益如何评价较为合理?为此,我们应用 N~(15)示踪技术,定位测量进行了氮素化肥肥效持续期的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省各生态类型区的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青枯发生。为了解小麦青枯的发生与氮磷钾不同配比和土壤质地的关系,本文作者于1984—1987年连续四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尽管四年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对小麦青枯发生的土质及肥料因子有较明确认识,为制定其防御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亩产700公斤技术探讨新乡市农科所耿平,李秋之“八五”期间,我省夏玉米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突破,已从“七五”期间200—250公斤/亩提高到350—450公斤/亩,有的已出现亩产650公斤以上的地块。目前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使我省的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机械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逐渐呈现出精准自律、人体一机、感应识别以及自我维护能力等特点.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经过人们长时间的研究和拓展,智能化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渐渐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日渐增加正是智能化的基础.该文就我国目前机械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G99二次硬化钢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G99)在不同回火制度下的组织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起初奥氏体量有所降低,在480℃回火5h奥氏体量达到最低,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量又较快地增加,碳化物含量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所变化,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量又较快地增加,碳化物含量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所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马氏体中Co和Ni替代铁原子而成为F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在高强高韧钢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高合金高强度韧钢的性能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网络结构的选取,动量项系数a及学习率η的确定更加合理,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改善了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用于高强度韧钢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 在夏玉米生产中,追施速效氮肥是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生产上夏玉米追氮肥的方式繁多,为寻求最佳方式我们于1988—1989年对我省夏玉米主要几种追施氮肥方式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研究采用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和15N 微区示踪的方法,经过田间小区的实产测定、统计分析和15N质谱分析,两年试验结果都表明以先施3/10种肥、播后40天施6/10追肥、抽雄期补施1/10穗肥和播后35天集中一次施追肥效果较好,其它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吨粮田施氮技术探讨新乡市农科所耿平,李秋之,薛应征新乡供销学校雷晓天,马瑞芳近年来,随着我省小麦玉米连茬产量的逐步提高其面积在逐年扩大,出现了多处争创吨粮田的局面。然而,两个高产作物连茬生产中施氮效应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在连茬情况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