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3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同系物置换剂对反相色谱溶质保留行为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量置换模型为根据,利用溶质的计量置换参数Z,logI和溶剂表征参数j研究了3种小分子同系物置换剂(有机溶剂) 对溶质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同系物置换剂分子的增大,溶质的上述3 种计量置换参数依次减小,并呈现出线性变化。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液相色谱中的同系物规律。此外,还比较了j和Snyder经验公式中的斜率S作为溶剂强度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j 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IEC)研究了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RNase A)折叠过程中,复性缓冲液种类及pH值、流动相中脲浓度及盐种类对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复性的影响。发现pH为弱碱性,用PBS作为缓冲液能提高复性效率;当流动相中含有2.0mol/L脲时复性产率较高;洗脱剂用NaCl时活性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高效表达质粒,将其表达产物用于分离纯化的研究。方法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总RNA作为模板和修饰的5′端密码子的引物经RT-PCR反应扩增到人GM-CSF基因,插入温控表达载体pDH构建了突变的hGM-CSF表达质粒,并将在E.coli中获得表达的突变rhGM-CSF包含体8 mol/L脲提取液进一步用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纯化。结果rhGM-CSF在大肠杆菌表达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2%,用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对rhGM-CSF的工程菌表达产物8 mol/L脲提取液直接经35 m in分离纯化,所得产物纯度可达95%,质量回收率可达到60%。结论这表明用离子交换色谱可进行rhGM-CSF的复性与同时纯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对以硅胶为基质的高效疏水色谱法的理论、填料、流动相及应用的新近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液相色谱中的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1983年笔者与Fred.E.Regnier教授合作提出了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tachiometric Displacement Model of Retention,以下简称为SDM-R)以  相似文献   
6.
基因重组人Gamma-干扰素发酵和提取优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因重组人Gamma-干扰素(rIFN-γ)PBV220DH5α工程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在250mL摇瓶中装液量为150mL,按照1∶40的稀释比进行两次扩大培养,并在大肠杆菌生长最为活跃的对数生长期内进行诱导表达效果最好.收集菌体以后,将菌体进行冷冻和超声破碎,并在2.0mol/L脲中浸泡8h~9h以清洗杂蛋白,然后用7.0mol/L盐酸胍(Gu·HCl)提取.在优化工艺条件下,rIFN-γ的收量为9.0×106IU/L~12.8×106IU/L,总蛋白为79.5mg/L~127.2mg/L,比活为5.6×105IU/mg~8.0×105IU/mg,SDS-PAGE电泳含量可达60%~80%,使PBV220DH5α工程菌株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王斐  耿信笃 《科学通报》2010,55(11):992-995
提出了一个用无孔色谱填料实现高分离度、高速和高样品负载(三高)分离整体蛋白的新方法. 把颗粒直径1.0 μm 无孔填料装填在直径远大于其厚度的色谱饼中, 用该色谱饼完全分离 1.0 和40 μg 的7 种标准蛋白, 还基本上完全分离了总量为0.5 mg 的这7 种蛋白, 同时达到了该 “三高”目标. 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用无孔填料分离整体蛋白的应用范围. 如果减小色谱饼体积, 使用粒径更小的无孔色谱填料, 那么预计会取得更好的“三高”效果和在蛋白质组学中整体蛋白的分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摇床法测定不同硫酸铵浓度时天然溶菌酶(Lys)在疏水作用色谱填料PEG-600上的吸附等温线,运用计量置换理论(SDT)计算出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蛋白在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自由能.得出在高盐浓度时(大于1.5mol/L),总的置换吸附自由能为负值,推断出吸附是自发进行的,且可以定量计算出蛋白与PEG-600之间的吸附亲和能与水分子的解吸能.结合与吸附等温线相同条件下焓变测量数据表明,随盐浓度增大熵值增加,是因为去水合作用导致的熵增大为吸附提供了驱动力的缘故.其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液/固界面上折叠吸附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美国 Creighton大学化学系 Don M.Zebolsky来我校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这是继澳大利亚 Griffth大学 Jimmy Yu教授之后 ,该所接收的第二位国外高级访问学者。 Zebolsky博士是美国Greighton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物理化学家 ,美国化学会会员 ,美国量热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热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曾于 1 996年 6月随美国学术访问团到中国 ,并访问西北大学化学系。Zebolsky教授与我校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耿信笃教授合作进行有关蛋白在液 -固界面上的折叠特性及规律的研究 ,共计 5个月。该研究属耿信笃教…  相似文献   
10.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规律的全过程来设计的,该理论必然要涉及到溶质分子在流体中的空间迁移和分布,就必须了解在体系中组分的宏观性质。即1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溶质的迁移和扩散,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组分的分离是在界面(特别是液-固界面)上完成的,这就是3分离过程中发生在界面上的计量置换。然而要从微观上深入了解物质能够被分离的实质便是4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及5疏水效应。在了解了物质的微观、宏观性质及迁移规律后,如何才能使分离进行得更好,这便是6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和选择分离方法时必须对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的,7分离方法的简介和比较。上述七部分内容应当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理论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