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观察空间诱变后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在小鼠体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数目的改变,并探讨可能的机理。应用细胞低温长期生存系统,将B16细胞株搭载于中国第20号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单克隆化,从得到的110株单克隆空间诱变B16细胞株中随机选取7株,编号为38#~44#,常规培养6代后和对照细胞株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同时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又称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增殖差异较大的39#和44#细胞株接皮下种于C57BL/6J小鼠,两周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瘤体,经福尔马林固定后,采用CD31和PAS套染的方法观测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的情况,并推测其与肿瘤生长速度和转移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2.
空间环境中丹参酚酸B镁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中药丹参酸B镁在空间环境下对接种低温细胞生存系统中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作用,为预防空间环境对宇航员心血管功能的损伤提供依据。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加入丹参酚酸B镁接种于低温细胞生存系统中,搭载于第22颗返回式卫星。经过18d空间飞行,将回收卫星返回后的细胞进行第17,24,30d光镜照相,Giemsa染色及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加药组的细胞在形态上及增殖数目上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酚酸B镁能够改善空间环境中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生存状况,减轻宇宙射线、微重力、微磁场对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磁感应治疗研究和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磁感应加温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肿瘤治疗技术。该技术利用定位导入肿瘤靶区的磁性介质在交变磁场下的磁化损耗产热,对恶性肿瘤实施磁介导加温治疗。研究表明,肿瘤组织在交变磁场诱导的磁热效应下升温至40~70℃时,靶区沉积的热能作用可特异性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症复发和转移,并可激发机体的抗癌免疫效应,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磁感应加温治疗在肿瘤治疗的特异性、靶向性等方面显现出其独特优势,已引起了国内外肿瘤临床治疗界的极大兴趣。本文对实验室近年来开展的基于多种磁性介质的肿瘤磁感应热疗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磁感应治疗设备研制、热疗用磁性介质研发和磁热疗生物医学实验研究3个方面。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肿瘤磁感应热疗的临床前实验已经完成,目前已经开展一期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观察动物接种实验致瘤性显著减弱的空间诱变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细胞形态、细胞骨架和表面结构与对照细胞株的差异。分别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筛选所得阳性细胞株与对照细胞株,以及用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的异同。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筛选所得阳性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分别成像,观察空间诱变细胞株与对照组细胞株所得图像的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从空间诱变细胞株中筛选出的8#细胞株的细胞骨架荧光较对照组增强,细胞骨架纤维比对照组粗大。AFM图像显示,8#细胞株分泌的纤维粘连蛋白的纤维形态和分布与对照组细胞有较大差异,其纤维较为扁平、走行弯曲或呈轻度迂曲状;对照组细胞纤维呈山脊状、放射状,源自细胞伪足部细胞膜。在8#细胞株图像中有少量“孔洞”样结构,而在对照组细胞中未观察到类似结构。  相似文献   
5.
空间环境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空间诱变后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细胞间通讯功能及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机理。应用细胞低温长期生存系统,将B16细胞株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单克隆化,从得到的110株单克隆空间诱变B16细胞株中随机选取6株,编号为39#~44#,常规培养6代后和对照细胞株同时做MTT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将有变异的细胞接种C57BL/6J小鼠,免疫组化观测CD31蛋白的表达量。初步筛选出两株(39#、44#)变化比较明显的细胞株,44#细胞增殖能力降低、G1期分布增加、细胞间通讯功能增强、CD31蛋白表达增强;39#细胞增殖能力升高、G1期分布减少、细胞间通讯功能减弱、CD31蛋白表达减少。空间环境的作用使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产生多向变异,有可能筛选出有意义的细胞株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空间环境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及免疫原性的影响。选择4株经体外实验筛选出生物学性状变异明显的第20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空间培养B16细胞,检测其体内增殖能力及免疫原性的变化。将筛选出的4株空间培养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其中一组接种于腹腔,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另一组接种于腋下皮肤,检测小鼠出瘤时间。接种至2周时,处死,分离荷瘤小鼠移植瘤和血清。称重荷瘤小鼠移植瘤,观察空间培养B16细胞增殖能力;利用HE染色法观察荷瘤小鼠移植瘤切片细胞形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荷瘤小鼠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浓度,观察空间培养B16细胞免疫原性变化情况。与对照细胞相比,1株空间培养B16细胞的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出瘤时间明显延长。HE结果显示:此株空间培养B16肿瘤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RIA结果显示:3株空间培养B16细胞荷瘤小鼠血清IL-2浓度明显增加。空间环境的复合因素可诱导B16细胞增殖能力及免疫原性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空间环境对离体动物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空间环境是指远离地球表面的宇宙环境,它与地球表面环境有所不同,处于其中的动物细胞可能受到各种影响。空间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包括空间辐射、极端温度、高真空、微磁场以及搭载动物细胞的航天器中的特殊环境——微重力环境。其中,对动物细胞影响最大的是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环境。空间辐射作用于动物细胞将直接造成其损伤,影响它的结构和功能;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动物细胞的结构、增殖和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异,这些变化大多是适应性的,返回地球表面后能够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初步探讨了空间环境对黑色素瘤B16细胞致瘤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选择经第20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B16细胞,进行体外和体内实验后,筛选出性状变异明显的空间诱变B16细胞株,检测空间诱变B16细胞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将筛选出的空间诱变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2周后,处死荷瘤小鼠,取出移植瘤,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接种空间诱变B16细胞的荷瘤小鼠移植瘤细胞Mela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RT-PCR方法,检测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变化明显的空间诱变B16细胞melan-a,gp100,bag-3和l-pgds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细胞相比,1株空间诱变B16细胞荷瘤小鼠移植瘤细胞Melan-A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其他细胞2种蛋白质的表达无明显变化。RT-PCR结果显示:此株细胞的melan-a,gp100和l-pgds基因表达增加,bag-3基因表达降低。空间环境的复合因素可诱导B16细胞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