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二人转“音乐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音乐形式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均折射着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域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人转的曲牌非常丰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通常将二人转曲牌分为三类:主调、辅调、专调。从曲牌分类入手,将二人转音乐中常用的辅调与专调曲牌,从音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二人转音乐的曲牌特征。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学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是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们所极为关注的热点。随着和声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深人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外一些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和声学方面的论著。仅就有关和声教学方面的著作,就达数十种之多。如同其它学科知识更新、进化一样,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音乐理论教学中又将和声学的教学内容加以各种形式的变化,而形成诸如:键盘和声、对位化和声、调式和声、应用和声等各类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其反馈的信息也促进了…  相似文献   
5.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朝鲜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词式研究,是研究朝鲜族音乐的基础。其中,对朝鲜族民歌中调式音阶的分类研究,以及对于各种调式音阶在民歌中的表现意义与可能渗透的各类题材与体裁的认识,是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界面词词式是朝鲜族民歌中的主要词式之一,对界面调调式音阶的了解,也就成为研究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鍦ㄥ綋浠婄殑涓浗浼犵粺姘戦棿闊充箰涓?"浜屼汉杞?闊充箰宸茬粡鎴愪负閲嶈鐨勭粍鎴愰儴鍒嗕箣涓€.鍏堕煶涔愬舰寮忎笌鎵€鍙嶆槧鐨勬€濇兂鍐呭鍧囨姌灏勭潃鍚夋灄鐪佷箖鑷虫暣涓笢鍖楀湴鍩熼煶涔愭枃鍖栫殑鍩烘湰鐗瑰緛.浜屼汉杞殑鏇茬墝闈炲父涓板瘜,鏍规嵁瀹為檯搴旂敤鎯呭喌,閫氬父灏嗕簩浜鸿浆鏇茬墝鍒嗕负涓夌被涓昏皟銆佽緟璋冦€佷笓璋?浠庢洸鐗屽垎绫讳汉鎵?灏嗕簩浜鸿浆闊充箰涓父鐢ㄧ殑杈呰皟涓庝笓璋冩洸鐗?浠庨煶涔愯瑷€鐨勮繍鐢ㄧ瓑鏂归潰杩涜鍒嗘瀽,闃愯堪浜屼汉杞煶涔愮殑鏇茬墝鐗瑰緛.  相似文献   
10.
对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调式研究,是研究朝鲜族音乐的基础。其中,对朝鲜族民歌中调式音阶的分类研究,以及对于各种调式音阶在民歌中的表现意义与可能渗透的各类题材与体裁的认识,是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平调调式是朝鲜族民歌中的主要调式之一,因此,对平调调式音阶的认识与了解,也就必然成为研究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