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优秀的中国古代山水诗中,诗人利用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的结合,创造了动静相宜的意境,而动态意象的塑造有赖于动词。通过对山水诗中动词的语态分析发现,在动态意象的塑造中,有些动词的词性模棱两可,出现了动词的施事者亦可以解释为动作的受事者的情况,由此创造了诗歌多义性之美。通过作格兼及物分析,探讨动词创造动态意象的功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中隐藏的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