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2.
提高植物性食品中碘的含量水平,是人体自然补碘防治碘缺乏病(IDD)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向土壤施加海藻有机碘肥进行蔬菜植物碘的强化,培育了10种含碘蔬菜,并采用卤素与银生成沉淀和结合显微观察的方法,在确定细胞组织中碘存在位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蔬菜植物对土壤外源碘的生物吸收与转移过程.结果表明,蔬菜对碘的吸收量随海藻有机碘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类蔬菜的碘吸收量明显大于果类蔬菜,蔬菜中碘的含量呈现出根>叶>茎>果的分布特征,碘在蔬菜各器官细胞中的相对含量显示出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器的分配特征,这为揭示蔬菜植物对碘的吸收机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迁移提供了新认识,同时为建立通过植物碘强化的人体自然补碘新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铁和磷对原甲藻和隐藻暴发性增殖的限制与协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微观尺度研究了铁磷对赤潮藻(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隐藻,Cryptomonas sp.)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和协同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定量地观测了在不同铁磷浓度水平下藻类的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铁缺乏会造成藻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导致藻类生长速度减慢;铁和磷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藻类生长速率最大、世代时间最短的组合浓度是铁为50nmol·L-1,磷为50μmol·L-1;藻类对铁磷的吸收具有协同性,藻细胞中铁与磷的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979),得出藻细胞中磷与铁的摩尔比为nP/nFe=356∶1;光照度对藻细胞吸收铁磷产生重要影响,在低光照度下,藻细胞吸收铁磷的量大于在高光照度下对铁磷的吸收量.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赤潮发生的关键性控制因子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翁焕新  田荣湘  季仲强  余新安 《科学通报》2010,55(33):3226-3235
将大气科学的数值诊断与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 在深入研究2005~2006年春夏季东海赤潮事件与气溶胶时空关系并对两个测点大气颗粒物(TSP)连续监测的基础上, 建立了季风与东海赤潮的潜在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在研究年内东海的每一次赤潮均与随气流下沉的、来自西北(冬季风的方向)的气溶胶密切相关, 杭州和天台两地TSP中元素丰度与当地土壤背景有较大差异, 表明大气颗粒主要由冬季风带入, 大气颗粒物中铁和磷的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它们主要存在于颗粒间的胶结物中, 赤潮藻对铁和磷限制性吸收与光照强度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东海赤潮频发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也为通过监测来自西北的气溶胶和垂直气流来预警预报东海赤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硅藻质氧化硅的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共存粘土矿物对碱性的缓冲作用,使硅藻质氧化硅开始大量溶解的pH值比非晶质SiO2高2 ̄3;硅藻质氧化硅在温度大于40℃时溶解度成倍增加,它暗示着世界上大型硅藻土矿床分布在中、高纬度区的原因;硅藻质氧化硅的溶解度与时间无明显的关系,这说明了每个硅藻土矿床中硅藻质氧化硅的含量决定于它形成以来最后一次环境介质条件,而与经历的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6.
蔬菜植物碘强化: 一种人体自然补碘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植物性食品中碘的含量水平, 是人体自然补碘防治碘缺乏病(IDD)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向土壤施加海藻有机碘肥进行蔬菜植物碘的强化, 培育了10种含碘蔬菜, 并采用卤素与银生成沉淀和结合显微观察的方法, 在确定细胞组织中碘存在位置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蔬菜植物对土壤外源碘的生物吸收与转移过程. 结果表明, 蔬菜对碘的吸收量随海藻有机碘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叶类蔬菜的碘吸收量明显大于果类蔬菜, 蔬菜中碘的含量呈现出根>叶>茎>果的分布特征, 碘在蔬菜各器官细胞中的相对含量显示出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器的分配特征, 这为揭示蔬菜植物对碘的吸收机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迁移提供了新认识, 同时为建立通过植物碘强化的人体自然补碘新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铁、磷和碳酸钙等的赋存特征, 结合现代表层海水中磷与水温、溶解氧的关系, 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铁-磷积累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结果表明, 沉积磷与碳酸钙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而沉积铁与碳酸钙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这与冰期时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使部分陆源磷溶入海水刺激了海洋初级生产力, 从而导致生源碳酸钙在沉积物中积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也与海水中来自大气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氧, 促使铁的氧化而加速沉淀到沉积物中有关. 沉积物柱状样中可溶性铁和磷结合态(Fe-P)的含量变化, 能够敏感地反映来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表明了沉积物中铁和磷结合态的积累特征与赋存状况, 对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流沉积物中磷的结合状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翁焕新 《科学通报》1993,38(13):1219-1219
河流沉积物中的磷主要来自上覆水体中颗粒的沉降和吸附作用,在沉积过程中,磷可以与水体中,如 Fe,ca,Al 等离子相结合,并以不同的结合状态存在于沉积物中.沉积物中不同结合状态的磷主要包括无机磷:Fe-P,ca-P,Al-P 和固着态 Fe-P 和 Al-P,其中 Fe-P,Ca-P和 Al-P 是由表面键相结合的,因此是不稳定的,可溶的;固着态 Fe-P 和 Al-P 是由类似于晶格键相结合的,因此是稳定的,以及有机磷.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磷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