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启发式教学很重要,但不容易搞好。我在这里谈点体会。一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一错,一切都错。因此,搞启发式,先要理解什么叫启发式。老师上课搞“填鸭式”,这是启发式的反面。有的老师认为上课有问有答就是启发式,根据问答的有无和多少来判断启发式搞得好坏,这是比较片面和狭隘的。提问搞得好,可以启发学生。但是,问得多而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很好地思考;或者,问题太深、太浅,学生不能很好地动脑筋,都不是启发式。老师有时不提问,抓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要少而精。什么是精,为什么要精,这里不谈。这里只是谈谈我对什么是少,为什么要少的不成熟看法。什么是少?我的体会是上课时老师抓的问题少(不是多而杂,而是单纯、集中),老师讲的话少(简明扼要),老师占用的时间少。另一方面,学生读(默读和朗读)、想(思考)、议(议论)、练(口头或书面练习)多,学生支配的时间多。这多与少没有一定的比例,它随教材和学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谈谈提问     
提问不等于启发。但好的提问有助于启发。搞好提问很不容易。问多少问题,问什么人,什么时候问,问什么问题等,都要考虑。问多少问题?这不能硬性规定,但是要少而精,要根据教学目的来决定。不能搞满堂问,满堂问是满堂灌的另一表现形式。问什么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问的面要宽些,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学生。同一个问题,可依次问成绩较差的、较好的、好的。不同的问题,可分别问不同的学生。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