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国民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中,许多企业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因此,研究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以案例分析为证,为民营企业找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来自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证据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东昆仑东部约格鲁岩体中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微粒包体和若干基性岩体.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花岗闪长岩、暗色微粒包体(MME)和角闪辉长岩三者之间具有成因联系. 选择花岗闪长岩(寄主岩)、角闪辉长岩和寄主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样品, 应用SHRIMPⅡ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 结果分别为242±6, 239±6和241±5 Ma, 年龄值基本一致, 排除了花岗质寄主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为源区固态难熔残余或围岩捕掳体的可能性, 也排除了基性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固结后才侵入的可能性. 这一结果从年代学的角度证明, 3种岩石为早、中三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其中, 花岗质寄主岩更接近岩浆混合作用中的酸性端元, 角闪辉长岩则靠近岩浆混合作用中的基性端元, 而包体是注入到酸性岩浆中未完全混合的基性岩浆团块. 结合对岩体所做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可以认为东昆仑花岗岩带在三叠纪中期经历过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 表明地幔物质与能量对地壳的注入与反应在花岗岩成因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来岩浆活动的空间展布形式包括三种与雅鲁藏布缝合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这三种分布形式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印度-亚洲深部软流圈的汇聚过程不仅控制了青藏高原的块体相对运动,软流圈的挤出效应也对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伸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纪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大洋型”地幔特征,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溶体与碳酸岩体叠加结果。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全地幔性质相似,但岩石的太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照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2):3505-3508
受素填土极不均匀特性的影响,不同的勘察试验方法获得的试验结果不但不能相互印证,甚至互相矛盾,以至影响到对素填土工程特性的准确评价。因此,评价勘察试验方法的可靠性和选择适宜的勘察试验方法是获取可靠试验结果、准确评价素填土工程特性的前提和基础。对同一场地素填土(强夯填土和自固填土)的室内土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所获的试验成果及试验成果的变异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间断性取样的室内土工实验所获取的信息不连续、不全面,不能全面反映素填土的力学性状,因此试验结果异常,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也异常;分段贯入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尽管也不连续,但试验长度较室内土工试验大,试验结果基本反映了素填土的力学性状,可跳跃性大,因此试验结果正常,变异系数异常;连续贯入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能够连续、全面获取素填土的力学性状信息,综合反映试验点土体的力学性状,故试验结果及变异系数均未出现异常。因此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比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的可靠性高,更适宜于素填土的勘察评价。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 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 "大洋型" 地幔特征, 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 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的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 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熔体与碳酸岩熔体叠加结果. 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体地幔性质相似, 但岩石的矿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在内生金属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可以用透岩浆流体作用将这些研究进展整合在一起,称为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与传统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同,岩浆与含矿流体被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质体系,它们的耦合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迁移,解耦导致成矿作用。该理论更注重成矿预测的宏观标志,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快速预测。本文的目的是以与高位火成岩相关的成矿作用为例,简要介绍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代表性样品的大小和其约束条件, 基于全晶质岩石结构的特征, 以理想的花岗岩成分为基础, 利用模拟统计的方法, 初步探讨了代表性样品与矿物含量和矿物粒径之间的关系, 获得了矿物含量和粒径变化时, 样品大小对矿物实际含量和真实含量间最大可能差值的影响。统计样品截面视域中斑晶数目的多少, 可以获取样品中矿物实际含量与真实含量的最大差距。利用斑晶的平均粒度可以近似获得代表性样品的大小。相同大小样品下, 粒径大的样品偏离真实含量的程度更高, 斑晶或等粒结构中的粗粒矿物含量是20% 时, 所需代表性样品最大。最后以麻棚岩体和房山岩体为实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9.
栾川罗村钼多金属矿床是与罗村岩体有关的钼多金属隐伏矿床,罗村含钼岩体深部和周边是已知的找矿有利部位.因此,为了查明罗村岩体外围花岗斑岩体的分布情况,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ΔT异常特征以正异常为主,正异常峰值大于负异常,总体上反映出了罗村斑岩体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和构造方向特征;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基本查清了引起激电异常的深部极化体顶底板埋深、倾向及延伸情况,根据高磁化率和高极化率圈定罗村岩体外围的隐伏岩体,指导钻孔定位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部托云盆地晚白垩世玄武质岩石中有麻粒岩捕虏体. 它们的矿物组合是Opx + Cpx + Pl ± Grt ± Qtz ± Kfs. 本文报道了这些捕虏体的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颗粒年龄, 并对其成因及所反映的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和壳-幔作用过程进行了讨论. 托云麻粒岩以基性为主、含少量中性成分, 是岩浆物质经变质改造所形成的下地壳产物. 它们的平衡温度和最大压力估计分别是910±35℃和13.5×108 Pa, 表明寄主岩喷发时西南天山的地壳厚度≤44 km并有高的古地温特征(> 80 mW/m2). 在这些捕虏体的岩石成因中, 曾发生过橄榄石、辉石和钛铁矿的结晶分异, 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和堆积, 以及陆壳组分的混染作用或流体的交代作用. 253 Ma的锆石变质年龄, 可能记录着西南天山造山带根部塌陷的壳-幔相互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