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胜利油区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具有湖泊不断扩张演化特征,为陆相断陷湖盆陡坡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浊积扇8种微相类型;古地形和边界同生断层是毕家地区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港东油田构型地质模型,开展了曲流河点坝侧积层与注采井网的匹配性研究,分别研究了直井、水平井
及侧钻水平井的井网模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采用排状注采井网的情况下,注采井数比低、井排垂直侧
积层的注采井网开发效果好。水平井开发时,水平段与侧积层正交时将会取得最佳的开发效果。采用侧钻水平井挖潜
时,水平井段与注水井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本次研究中,注水井和水平井之间相隔3 个侧积层且水平井段与侧积层成
45 度角斜交时剩余油挖潜效果最好。根据研究区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注采井网完善、水平井及侧钻水平挖潜3 个方面
将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属于多层砂岩、强非均质性油藏,其纵向上含油小层多达58个,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提出利用K-均值算法对小层进行分层聚类,建立定量化的开发层系划分标准,指导开发层系的划分。通过K-均值算法将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利用K-均值算法对开发层系进行定量划分是可行的,细分开发层系后渗透率极差变小、层间矛盾减缓,预测15年后采收率提高13.4%。  相似文献   
4.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沉积过程分析结果,对层序格架内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期旋回中,储层颗粒的分选、粒度中值及杂基含量制约着延9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能力,使不同类型岩石相中沉积组构的差异特征控制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各类沉积微相内不同岩相的垂向组合影响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垂向差异分布;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与短期旋回内流动单元区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为E、G类优质流动单元分布优势区;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相序和相组合的变化,使不同基准面位置处同类沉积微相呈现不同的砂体叠置样式及规模,进而影响着各类流动单元相对比例的层间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