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四川省百万分之一地貌图的地貌分类系统和基本类型,论述了该图的下列特色:1.在1:1000 000比例尺地貌图的制图中,采用“以形态为基础,成因-形态相结合”的分类原则;2.在分析地貌成因时,主要考虑其主导成因;3.对沟谷负地貌进行了分类,并在图上作了定位或半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2.
构造地貌,指的是以内营力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亦即地貌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受地质条件——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构造、岩性与新构造运动所控制。诚然,在构造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中,也同时受到外营力作用——气候因素、生物因素的影响,甚至发生强烈的雕刻、修饰、填补和改造作用。但地貌的基本轮廓、形状和骨架,还能明显地反映出它是受内营力过程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4.
四川省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处川西南,指的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及其支流雅砻江、安宁河等江河下游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区(位于北纬26—28°28’与东经101° 30’—103°30’之间).河谷深居于川滇山地和高原之间,仅在东北角以深窄的穿通河谷与四川盆地相连.在形势上具有封闭和半封闭特点.  相似文献   
5.
腾冲火山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著名的滇西腾冲火山群,位于我国横断山系南段的高黎贡山西侧。这里出现有我国西南区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火山及火山岩的分布范围是:北起瑞滇,南至清凉山、小丙弄,东起龙川江,西至槟榔江。呈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长条形。在此范围内,火山锥总计70余座。其中包括有火口的火山锥22座,火口残破的火山锥23座,其余为无火口的火山锥。此外还有无火山锥体而仅有火口者10余个。总计本区火山岩分布面积约为了50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6.
现有一些地貌学教材中,在河流地貌章节部分,论述分水岭的迁移与破坏时,通常是以不对称分水岭两坡的河流溯源侵蚀速度的差异,作为分水岭迁移与破坏的主要动力;在论述河流改道与水系演变时,通常是以河流袭夺作为它的主要形式。根据笔者野外观察的敷浅认识和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以为仅仅是这样的论述,似乎是不够全面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对分水岭的迁移与破坏和河流袭夺与改道,作一点补充。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是否恰当,尚盼有关同道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地貌试点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貌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国内城市地貌试点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城市分布与地貌格局的关系;②地貌环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③城市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④城市地貌与城市灾害;⑤城市人为作用及人工地貌体;⑥水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⑦城市地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沱江中游的河曲与阶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沱江是长江在四川的一条支流,在四川盆地内流经方山丘陵区,河道曲折弯转,发育了较典型的嵌入红岩的增幅深切曲流,沿江两侧有多级河流阶地,是城镇、厂矿、站驿、交通道路与经济作物分布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折河曲与阶地的现状、形成和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更好地改造和利用河曲与阶地,提供地貌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高原的自然概况与地貌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若尔盖高原位于川西北(东径100°26′~103°15′,北纬31°55′~34°19′),是青藏高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和壤塘县的部分地区。这里是川西北地区的重要草原,是川西的典型高原区。在此,大块平坦的高原面连续成片,成为四川省面积最大的一块平地(总面积约30800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高(海拔3400—4000米),气候寒冷,霜冻期长,生长期短。但在短暂的6—8月的温暖时期里,草原复苏,大地回春,高原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群芳争艳,气象万千,景色宜人。自然界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貌学为农业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在我国正全面地展开农业自然资源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查明和掌握全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属性,摸清各类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切合实际地提出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的方案,按照自然规律来安排和规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因此,地貌学应深入地探讨不同地貌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如何改善某些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平衡,改变目前已造成的恶性循环,向良性方向转化和发展。所以研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地貌学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