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电驱动型电液伺服阀前置级驱动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电液伺服阀电磁式前置级驱动器频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电驱动型电液伺服阀前置级驱动器,该驱动器以压电叠堆(积层式压电微位移器)为驱动元件,通过基于三角形放大原理的柔性铰链放大机构,放大压电叠堆的输出位移.同时,设计、研制了实验装置,并在试制样机上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该驱动器具有线性良好、高分辨率、高频响等特点,由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固有频率达到了1.201kHz,实际测量的固有频率为1kHz。  相似文献   
2.
利用雕刻技术,以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加工制作了一种可双向工作的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并对该结构压电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测试,得出在输入100V正弦交流信号时,它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0Hz,输出流量为785mL/min,输出压力为14kPa,表明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在低频工作时,其输出流量优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转化效率,工作过程无脉动现象.  相似文献   
3.
仿尺蠖步态的爬杆机器人的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仿尺蠖步态的爬杆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机械结构及行进步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该仿生机器人的虚拟样机,对该仿生机器人进行了动态模拟仿真实验。研究了在爬杆过程中仿生机器人头部与尾部的速度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该仿生机器人对变直径工作杆的适应能力,同时分析了不同摩擦材料制成的自锁机构对机器人运动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生机器人对于直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工作杆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且自锁机构的静摩擦系数为影响该机器人运动特性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4.
由于压电陶瓷迟滞效应和摩擦力非线性等因素影响,压电惯性驱动器开环控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定位精度较低。为了提高压电惯性驱动器的定位精度,满足高精度控制的需要,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模糊PID反馈混合控制器。设计了开环、前馈开环、模糊PID闭环反馈三种控制方式,对压电惯性驱动器定位精度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相关的试验测试。试验表明,基于前馈补偿的模糊PID闭环反馈控制有效提高了压电惯性驱动器的定位精度,减小了稳态误差,在16μm的运动范围内,定位精度达到0.04μm。  相似文献   
5.
程光明 《科技信息》2010,(10):I0292-I029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屋顶花园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包括施工工艺和材料选用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技术,并且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为测试参数,通过实验不仅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而且对压电泵结构及参数对输出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驱动电压的前提下,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流量为单腔体压电泵输出流量的1.82倍,并且输出压力随驱动电压的增高而增高,缓冲腔、进水口以及止回阀等结构对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结果为优化压电泵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的接触分析模块,对钳位过程中钳位块与转子的微观接触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钳位机构与转子间接触力学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转子接触摩擦状况的实验测试,提出了采用大钳位接触面的钳位机构方案.实验表明,采用大钳位接触面的尺蠖型压电驱动器在保证驱动器运动分辨率、运动稳定性的基础上,其承载能力比小钳位接触面的同类驱动器提高了2倍,大接触面钳位机构不仅有利于降低驱动器的局部磨损,而且还提高了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从线性对称三弹簧振子系统振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出发进行数值求解,在不同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给出振子的振动图像.研究几种情况下振动数值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不受阻力作用的均质细杆作为复摆的物理模型进行复摆周期的研究.应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首先对任意摆角以椭圆积分表示的周期以及由该公式得到的近似表示到sin6(θ20)高阶项的周期计算.通过比较两者的周期,验证了近似解析式表示周期的适用的摆角范围在0°≤θ0≤40°,其次从复摆摆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出发,数值研究在几种因素影响下的复摆周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特别对复摆的"小角度"作出了较好的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