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爱因斯坦的观点,逻辑全等于演绎,与归纳并为西方科学的两大成就。认同爱因斯坦的逻辑观,试从"划界"的视角寻求根据。演绎和归纳的界线在于:前者以必然为真的逻辑真理即逻辑规律及相应的有效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后者不研究逻辑真理及有效推理形式,其结论只是或然为真。是否以逻辑真理及相应的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就是逻辑与非逻辑的分界线。演绎与归纳也有关联:均来源于经验。逻辑规律的前身就是归纳结论,经逻辑系统的整合而转身为必然的真命题。逻辑学家通过对逻辑系统的论域作出修正、限制或重新解释,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反例,就可保证逻辑真理具有永恒的必然性。这就是逻辑学家使或然的归纳结论转化为必然的逻辑真理的诀窍。不能从演绎和归纳在认识中不可分离,推出逻辑必须包括归纳。归纳属于与逻辑同等重要的另一学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的续篇,对前文所遗漏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包括熊十力、韦卓民和刘述先的现代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甘阳的后现代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及其海德格尔来源等进行述评。在总共评介的11位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者中,只有甘阳属后现代性类型,其他都属于同一类型,就是现代性类型。  相似文献   
3.
王左立先生的基本观点是:无"是"即无三段论。但其观点远离事实,若按他的说法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无"是"的三段论与严复的无"是"的逻辑翻译而言,也是一个逻辑神话。王先生的症结是执迷于来自张东荪的语言主义逻辑观,把逻辑当语言规则,把逻辑的载体当本体;背弃了现代逻辑对三段论的正确解释。正确的解释是:三段论是类逻辑,类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规律才是三段论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