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对近30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周边森林、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长白山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土地利用率较10 a前增加了10倍,在保护区内消失的动物种类有9种,包括犬科动物(Can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longipilis)、远东豹(Panthera pardus)、黑鹳(Ciconia 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青羊(Naemorhedus goral)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等,处于濒危的种类有19种,包括棕熊(Ursw arctos)、黑熊(Setenarctos thibetanus)、水獭(Lutra lutra)、马鹿(Ceruus elaphus)等.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的土地过度利用、林产品采集和人口急剧增加是导致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动物食物链断裂、动物多样性趋于减少的主要因素.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两侧两栖动物的损失数量及损失原因做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公路对两栖类种群损伤很大,其中以中国林蛙致死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8.29%.引起两栖类种群数量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道路致死、生境破碎和改变、人为干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道路致死和人为干扰是主要原因.分析了长白山区公路、人类活动、环境因子对两栖类种群的影响,提出了加强两栖类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1—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选取3条长10 km的道路样带,分析水体类型、水体面积、水深、距道路距离、相对潮湿度和干扰因素等6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产卵量及卵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条样带共调查到479个水体,记录1 451个卵;每个水体样本平均卵数量为(3.02±0.322)个;卵总损失数量为898个,每个水体平均损失数量为(1.87±0.27)个,总损失率为58.44%.研究表明:仅水深(P0.05)显著影响中国林蛙产卵数量;中国林蛙在道路两侧产卵对繁殖地水深60 cm具有一定选择性;相对潮湿度(P0.05)显著影响中国林蛙产卵损失率;相对潮湿度中半干旱类型对卵损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调查,确定了主要入侵动物种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入侵的状况和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入侵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