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_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_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2.
镍电极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阵列椭球模型对镍金属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镍电极特别是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镍电极在0.6~4.0eV的入射光子能量范围的SERS行为,并着重分析了纳米粒子的形状对其SERS电磁增强因子的影响,计算表明,经过合适的表面粗糙后的镍电极能产生约10^2~10^4的增强因子,镍体系与典型的、具有强SERS活性的银金属相比,其SERS行为无明显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避雷针效应在电磁场增强机理的贡献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该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可较好地吻合,对制备和发展高SERS活性的过渡金属基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概 况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厦门大学,于 1986年通过论证, 1987年获准建设, 1990年建成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首届室主任为田昭武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蔡启瑞院士。实验室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分别于 1996年和 2003年进行了换届,第二届实验室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经过特殊表面粗糙的Pt上欠电位沉积不同覆盖度的Ru原子,制备出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Pt-Ru电极,同时利用高灵敏度的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成功地原位研究了粗糙Pt-Ru电极上CH3OH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根据在不同电极电位下所获得的表现拉曼谱,初步探讨了Pt-Ru电极上CH3OH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电位法判定终点的恒电流库仑滴定仪,其恒电流与时间控制精度均为±0.05%,终点电位误差为±5mV。并简介了电路技术原理及仪器的部分应用。  相似文献   
6.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中的纳米科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异常的表面光学现象,它可将表面分子的拉曼信号放大约百万倍,甚至对于某些纳米粒子体系可放大至百万亿倍,因此有望成为单分子科学中的重要检测工具.本文通过介绍SERS的历史、特征和前景,表明它是纳米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SERS技术与纳米科学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它表征技术的结合,将有望揭示20余年来争论未决的SERS机理以及有关的基本科学问题,SERS也将发展为表面科学和纳米科学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激光拉曼光谱作为研究电级/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在分子水平不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吸附和反应等基础问题并应用于电催化、腐蚀和电镀等领域。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探讨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相关的联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微系统科技的发展及电化学的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昭武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会议(2000.11.28,厦门)特邀大会报告内容整理崦成:1)微系统技术概述(技术的必要性和前景);2)发展微系统技术的特殊困难;3)电化学在微系统技术中的应用,包括用于复杂3D-图形微加工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聚焦电泳和微系统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μ-TAS或芯片上实验室);芯片实验室中微流体输运网络的合理选择之一-灵巧(Smart)电渗泵;4)结论。  相似文献   
9.
用常规Raman光谱、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时间分辨SERS光谱(TRSERS)研究了甲基硫脲(MTU)分别在HClO4、H2SO4、HNO3以及它们两两混合的酸性介质中与一种或两种弱吸附无机阴离子的共吸附行为。发现MTU是以S端按σ配全吸附键的方式,在-0.2~-0.7V的较正电位区间偏向于甲基一侧倾斜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在-08~-1.2V的较负位区间,则偏向于甲基一侧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