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和薄层色谱等方法从折苞斑鸠菊(Vernonia spirei Gandog)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黄酮类成分,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Ⅰ)、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Ⅱ)。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用寡聚核苷酸诱导定点突变方法,将细胞色素b5血红素暴露边周围的负电荷残基用疏水性丙氨酸残基取代,得到7种双方和多点突变的细胞色素 b5蛋白,基因碱基序列测定以及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结果都表明突变正确,突变体蛋白的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表观还原电位发生了2-10mV的正向移动,突变体蛋白的整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表面电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苏晖  陆君霞  王韵华  任毅  谢毅  黄仲贤 《科学通报》2004,49(14):1356-1362
为了进一步认识Phe58与血红素b之间芳环堆砌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和性质影响的本质, 我们将Cyt b5和它的突变体F58Y, F58W蛋白的血红素丙酸根进行了甲酯化, 考察丙酸根参与的氢键网络是否对Phe58与血红素的π-π相互作用有影响. 各种谱学和反应的研究表明, 野生型及58位突变体蛋白甲酯化后, 58位芳环与周围芳环之间的堆积作用仍然存在, 但由于替代氨基酸残基的体积、疏水性及形成氢键能力等方面性质不同, 对蛋白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雨龙  王韵华  谢毅  黄仲贤 《科学通报》1996,41(21):2016-2016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结合和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研究细胞色素b_5和细胞色素c的结合,有助于认识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体中的长程电子转移反应.Mauk等人利用紫外可见差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_5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形成1:1的蛋白络络合物.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牛肝细胞色素b_5和酵母iso-1-细胞色素c有两种主要的结合方式:一种是细胞色素b_5上的Glu44,Glu48,Asp60和血红素b上的丙酸根依次与细胞色素c上的Lys27,Arg13,Tml 72(trimethyllysine)和Lys79形成盐键;另外一种结合方式是细胞色素b_5上的Glu48,Glu56,Asp60和血红素b丙酸根与细胞色素c上的Arg13(或者Lys 13),Lys 87,Lys 86和Tml 72形成盐键.Rodgers和Sligar用高压法结合定点突变技术研究了牛肝细胞色素b_5和马心细胞色素c之间的结合,证明细胞色素b_5是通过第一种方式与细胞色素c结合,而Glu56并没有参与蛋白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细胞色素b5 E44A,E56A,E44/56A,E44/48/56A/D60A及F35Y突变体蛋白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和电子传递反应.细胞色素b5 E44/48/56A/D60A与细胞色素c结合反应没有显示出特征的紫外-可见差谱峰,这表明静电作用的改变对特征峰的形成产生了明显影响.对野生型细胞色素b5及其突变体蛋白与细胞色素c在不同温度和离子强度下电子传递速率的研究中发现,其电子传递速率的递变规律为:F35Y>野生型>E56A>E44A>E44/56A>E44/48/56A/D60A.反应的活化熵和活化焓均无明显变化,表明这些残基突变没有给两蛋白间电子传递的结构造成大的改变.通过对电子传递速率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静电作用明显影响了电子传递过程.突变体蛋白F35Y以及E44/48/56A/D60A和野生型蛋白反应结果的显著差别,进一步确证了静电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韵华  陆珺霞  王文虎  任毅  谢毅  黄仲贤 《科学通报》2002,47(22):1707-1710
为了解细胞色素b5血红素疏水袋中芳香性氨基酸残基和卟琳环之间π-π电子云堆积对蛋白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用蛋白质工程的定点突变技术,分别以Tyr和Trp取代Phe58残基。用UV—vi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F58Y,F58W突变体蛋白盐酸胍诱导的去折叠过程;研究了突变体蛋白与脱辅基肌红蛋白血红素转移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用不同的芳香性氨基酸取代Phe58残基,减弱了血红素辅基与蛋白质肽链之间的结合、导致蛋白质的热变性中点温度Tm和盐酸胍变性中点浓度Cm下降、血红素转移反应速率增加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移动。  相似文献   
7.
姚萍 《科学通报》1998,43(1):56-59
牛肝氧化态细胞色素b5以及Tyr35,Leu35突变体蛋白的尿素变性动力学研究表明Tyr35突变体比野生型稳定 ,而Leu35突变体经历了与野生型、Tyr35突变体不同的蛋白变性机理 .这可能是由于Leu35的侧链体积比Phe35小 ,在蛋白内部形成的空穴为尿素分子进入疏水腔提供了通道 .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结合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在溶液中形成了 1∶1蛋白复合物 .其结合常数分别为4 2 (± 0 0 1)× 10 6(野生型 ) ,3 7(± 0 0 1)× 10 6(Tyr35) ,4 7(± 0 0 1)× 10 6(Leu35) (I =1mmol/L磷酸缓冲液 ,pH =7 0 ,2 5℃ ) ,这说明 35位的突变并没有影响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