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与新中国革命样板戏中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有着许多相似处,后者在文艺史中的失败,虽然间接却十分充分地说明柏拉图对诗中英雄形象的尽善尽美要求行不通。柏拉图对"理想国"中的公民缺乏信心,担心公民会受不好的文艺、教育影响,因此他强调诗人的教化职责,要求诗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2.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以炸裂村孔、朱两家的恩怨仇恨为线索,揭示炸裂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作家醉心于神实主义叙事,仅从脑海中的某些观念出发,编织有违真实生活逻辑的荒诞故事,使小说呈现"神而不实"的样貌。作家的本意是批判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却因"用力过猛"而几乎全盘否定了城市化,因醉心"神实"而脱离现实,因匆忙赶写而忽视叙事艺术,使小说成为主观概念性强而现实性弱、情节结构简单、叙事描写粗糙、人物呆板扁平的粗糙之作。《炸裂志》是一部出现偏差的城市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