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效应与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实施不同剂量氟碳(perfluorocarbon,PFC)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观察其疗效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4只成年健康家兔,麻醉后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3 33kPa(100mm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各参数作为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PLV组动物于ALI后每30min气管内灌入PFC(FC3280,3M,德国)6mL·kg-1共3次,总量为18mL·kg-1。以上述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最后一次灌注后继续行机械通气3h,每小时记录各参数次。结果:PLV组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HbO2)在灌注第一个剂量的PFC后即显著改善,并与剂量呈相关性;PaCO2在灌注第一个PFC剂量后较ALI时显著降低,但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降低。结论: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氧合,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呼吸动力的改善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亢手术中二氧化碳(CO2)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麻醉的特殊表现及特殊处理。方法:腔镜下行甲亢手术的择期病人,监测并记录充气前及充气后5、10、15、30、60、120、180、240min的心率(HR)、体温(T)、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根据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及时的麻醉处理。结果:在CO2充气后,血压、心率和体温迅速出现上升趋势,于60min达到高峰,但上升幅度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PETCO2、PaCO2于充气后迅速升高,充气60min时变化达最高峰,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H值于充气后60min显著低于充气前,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氧化碳充气后机体的各项指标在60min内显著变化,60min后处于相对稳定,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呼吸和循环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变化并及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两种PFC给药方式治疗ALI时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积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氟碳(perfluorccarbon,PFC)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损伤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积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动物分3组:①雾化吸入PFC(inhalation withaerosolized peffluorocarbon group,IAP)组;②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group,PLV)组;③传统的机械通气(convenr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CV)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 3、 4 h 7个时段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H、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做病理积分统计.结果:肺灌洗后3组动物PO2显著降低、AaDO2显著升高,两组PFC治疗干预后PaO2升高、AaDO2显著降低,与CV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AP组2 h后各时段与PLV组相应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积分显示IAP组与PLV、CV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PFC给药方式下都具有改善肺氧合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雾化吸入组的效果更好,病理改变也最少.  相似文献   
4.
部分液体通气结合吸入NO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氟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结合吸入NO对急性肺损伤(ALI)动物肺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只2 5~30kg的雌性健康家猪在麻醉后经气管导管以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到动脉氧分压(PaO2 ) <13 3kPa达1h ,成为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LV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2h ;PLV组经气管导管内灌以30mL/kgPFC(FC -77) ,2h后吸入体积分数为10 - 5NO观察30min ,然后停止吸入NO观察30min。记录不同时段肺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PLV组PFC治疗1h ,动脉氧分压(PaO2 )与ALI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 5 ) ,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升高(P <0 0 5 ) ;吸入NO与停止吸入NO比较,PaO2 无显著性升高(P >0 0 5 ) ,同时,Qs/Qt和MPAP亦无显著性降低(P >0 0 5 )。结论:PLV结合吸入NO与单独PLV比较,不能进一步降低急性肺损伤动物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内分流,亦不能有效增加氧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汽化术(TUBVP)和传统单极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影响。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病情估计分级(ASA)Ⅰ~Ⅱ无糖尿病病史BPH患者,随机分为TUVP组和TUBVP组。TUVP组用50g·L-1葡萄糖作为膀胱灌洗液,TUBVP组用9g·L-1氯化钠作为膀胱灌洗液。分别于术前(T1)、术中20min(T2)、40min(T3)、60min(T4)和术毕时间点(T5)监测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值。结果:与T1相比,TUVP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钠(Na+)于T5显著降低(P<0 05);血糖(Glu)于T5显著升高(P<0 05);TUBVP组各项指标与T1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TUVP组Hb、Hct、Na+于T4开始较TUBVP组显著降低(P<0 05);Glu于T4开始较TUBVP组显著升高(P<0 05)。结论:TUBVP较TUVP具有出血少、膀胱灌洗液吸收少和不会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VPSyndrome)等优点,TUBVP较TUVP具有更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