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稻瘟病病菌的液体培养及滤液毒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近两年的部分稻瘟病菌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中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毒性的测定和分析,认为稻瘟病菌提取液的毒性并不和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某一范围内稻瘟病菌的毒性随着粗毒素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吉林省近两年的部分稻瘟病菌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中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毒性的测定和分析,认为稻瘟病菌提取液的毒性并不和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某一范围内稻瘟病菌的毒性随着粗毒素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花生DNA导入大豆的后代POD S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花生DNA导入大豆中,得到变异后代D3.取结荚期大豆、花生和D4的不同器官为测试材料,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导入后代D4种皮的SOD、POD活性明显增高,种子活性降低;其同工酶在凝胶上的分布及染色活性均表现出与受体和供体不同的特征,有的酶带明显来自花生DNA.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中晚熟期的4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 从玉米胚中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10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质量分数为8%的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 获得了清晰稳定的图谱, 初步建立了吉林省中晚熟期玉米43个品种的DNA指纹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