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传粉方式是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草甸草原优势种贝加尔针茅(Sitpa baicalensis)花果期套袋处理,测定了其自交繁殖能力.三种针茅套袋处理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有效结实,且种子均能很好萌发,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套袋处理千粒重和萌发力总体优于自然条件未套袋的对照处理,贝加尔针茅略低于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三种针茅均自交亲和,并有很强的自交能力,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自交能力较高,贝加尔针茅的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封育年限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和核糖体rDNA的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大针茅和克氏针茅进行了遗传分化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亲缘关系较近又相对独立,且保持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克氏针茅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个引物共检测到292条扩增片段,其中245条具多态性,占到83.90%.(3)围栏封育过程中,两种针茅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围封样地间,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遗传分化均是显著的(P0.001),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占据着显著的比例,这表明围封在遗传分化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