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2.
徐小斌的小说很少有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基本上是通过心灵来感知世界的。其大概有中篇小说三十多篇,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反复讲述着她们和男性社会的抗争以及她们本身人性欲望的挣扎和无家可归的飘零感。徐小斌中篇小说有梦幻和现实的错位,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的叠合,不同角度诠释人性的挣扎,从场景、色彩、线条三元素构成立体时空、作家经营和坚守自己创作特征,却挣脱不了心灵的魔影。  相似文献   
3.
杨炼和江河被视为有同一审美创作倾向——即“史诗诗人”,经常被评家同时提起同时概括,称他们为“寻根文学”的最初范式。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如果把两个人的诗风做个比喻,杨炼的诗就好像海浪激荡的大海。而江河就是宁静的海滩。中国当代诗歌史缺少了对他们诗歌的解读。江河和杨炼试图从人类的发生地和历史的源头、从民族文化的根源那里重新出发,趟出一条人类存在的新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本细读从最后家园的沦陷、平原的灵魂、平原的恶之源、平原的精神信仰以及高原在哪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张炜《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第九部《荒原纪事》的精神发展脉络.小说展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的缺失.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荒原的沦落史,也是50后的精神史,更是当代人的精神沦落史.小说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有独特的梦幻风格。宣泄痛苦和伤感,使她的散文散发出哀而不伤的悲剧色彩;积极的人生观和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构筑了她人生梦幻的重要图景;婉约词风的现代节奏,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自由跳跃的性别置换是梦莉散文艺术梦幻的自由旋律。  相似文献   
6.
荣荣的诗集《时间之伤》主要写更年期之伤,包含了很多伤:死亡之殇、老来之伤、告别之伤,尤其是家庭之伤、爱情之伤和婚姻之伤倾注了诗人无比的疼痛.《时间之伤》诗意地描写了女人生物上的症状,揭示了更年期女人的生理特征;白描的写实揭示了更年期女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神似地描绘更年期女人在现实中的极端表现.《时间之伤》整体架构想象得奇特和巧妙,善于捕捉瞬间细腻的情感,还有戏剧化的反讽效果等都体现了诗人的诗意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散文集的文本出发,立足作家创作散文的宗旨,对散文集99篇文章做了研究归纳:回到原点寻找和谐、自然主义建构的乡村精神、和谐理想并非精神的乌托邦、万物有灵尊重生命和谐平等、从敬畏开始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五个部分。作者对乡村风土人情、山水万物的挚情描写,有对泥土的喜爱,对劳动的新奇,还有对乡村野史的津津乐道和对乡村精神的反思,反映了其回归自然、寻找生活真谛的写作理想,对当代城市生活提出质疑与批判,勾画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