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分形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1996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和分形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和林地分布最不均衡,水域分布相对均衡;耕地的形状最为复杂,空间结构最不稳定;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形状最规则,空间结构最稳定.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而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向分散;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趋于简单化.图3,表3,参7.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向对象”的人口分配原则,通过扩展的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以SPOT5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提取居民地信息;以榆中县为例,建立居民地分类体系,采取城乡人口分割算法,以人口统计数据为总量控制建立了人口分布的反演模型,模拟了榆中县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尺度人口分布模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天水市1996-2005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15 a天水市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5年,虽然天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在1之上。未来15 a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耕地生产力的供给水平高于食物消费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隐患较小。  相似文献   
4.
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西北师范大学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高等师范院校遥感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途径,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相关院校的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笔者结合《遥感技术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和西北师范大学四期“教改”的实践,就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Ⅰ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总体上经济空间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3911,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Ⅰ散点图和LⅠ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Ⅰ值分异图.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流域草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黑河流域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基于P—S—R模型,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了草原生态安全综合评判模型,对黑河流域各县区草原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黑河上游至下游,生态安全状况依次降低。肃南县和祁连县草原生态安全;民乐县和高台县较安全;山丹县稍不安全;肃州区、甘州区和嘉峪关市不安全;金塔县、临泽县和额济纳旗极不安全。各县区对不同因子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7.
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静宁县魏沟流域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了该流域蒸散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和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当日蒸散发量为1.13~8.86 mm,平均4.94mm,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蒸散发量与INDV和高程等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GIS技术,探讨了近15年来甘肃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转移剧烈;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87个县域1991—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空间趋同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时间上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2端趋同,形成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4个俱乐部;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空间集群,形成河西和陇中南2个明显的集群中心.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区域与其邻居区域之间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致使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其他区域的增长轨迹.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有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以甘肃天水市为例,根据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人口、粮食统计数据,综合利用基于粮食安全出发的粮食需求法和GM(1,1)模型的数学方法两种方法来确定耕地保有量,并将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对比分析,以提高预测可信度。结果表明:天水市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508781hm2和463588hm2。图2,表4,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