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中国生态文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社会后工业时代被许多人称之为生态环保时代,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学艺术样式——生态学或称为环境学,它以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主旨。生态学主要的审美价值是植根于人类家园的爱心,呼吁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成为激发人们重视与关心生态平衡的“预言”。可以预料,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样式,将在坛上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因此,作为生态学的实践总结,生态学理论和批评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五月诗社是粤北新时期新诗创作的中坚,作为二十多年来稳定凝聚的新诗社团,已经形成了粤北“五月诗社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土化整体艺术风格:从民间对主流现实主义作新诗追求,它政治上自觉主张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思想上坚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理想;艺术创作上坚持多元化现实主义传统;实践活动上重视社会关注现实,与本土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诗人修养上讲道德操守,讲责任感使命感。而诗社活动整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具有突出的泛新诗大诗歌活动的运作现象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文艺意识形态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从回避淡漠到重释重组,具有从时代发展、国情基础到心理学等方面的深刻原因,新时期尤其是当下中国文艺意识形态批评具有多元面貌及特征.意识形态批评在新解释下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仍是不能被替代的一种重要的文艺批评形态.  相似文献   
4.
学既与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不同,又与知性逻辑、科学认知功能相异,学是价值的社会意识,能寄托人的精神理想。当下既需突显价值关系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坚持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妨填补式微的宗教的心灵之乡的“空白”,不妨成为一种“当代神话”式的象征体。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是一种伴随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生存危机关系的思考而萌芽、成长、兴起的文学现象。我国生态文学的建设发展其实与世界接轨很快。中国生态文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社会效益:众多的作家已经涉足于生态文学这一新领域中,有相当一批生态文学力作问世,中国生态文学理论与批评退步兴起,已经培育出一个生态文学的读者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生态文学还没有形成大气侯,缺乏体验深刺的作家群,创作题材相对比较狭窄,见事不见人。当前必须拓展生态文学的社会效益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6日上午,韶关市作家协会与韶关市文艺批评家协会联合举办李锋长篇小说《残血》研讨会。研讨会在新华宾馆会议厅举行,来自市区、始兴县、仁化县、乐昌市、曲江区和广州、深圳的作家、文艺批评家近30人出席,就李锋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等创作特色先后做了研讨发言。对于这位地方实力派作家,韶关的文学批评家有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介绍他的作品。这里撷取其中的一些观点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7.
《桃文化研究》恰当地厘定了“桃文化”的概念,追溯了桃文化的起源、产生、衍变、发展与传播的过程,全面分析和阐述了桃文化在各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对社会产生的各种深远影响,是桃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对桃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播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土性”,特指广东五月诗人乃至粤湘赣“红三角”诗群共同的诗美风格与诗学特征。桂汉标是一个集中体现“红土性”的中生代诗人,他的新诗的“红土性”体现在坚毅沉雄的现实主义的诗性向度,劲健深刻的求索反思的诗哲力度,刚健明朗的多元现实主义的诗艺风度三方面。他的新诗创作有着突出的“红土性”个性的精神背景和写作取向、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