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其与技术预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科技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力量 ,尤其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程度如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主要指标时 ,如何合理、有效地制订本国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也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力于将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与优化配置的宏观管理工具 ,在历经近1个世纪的演化之后 ,已日趋体制化 ,它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绩效。近几年来 ,我国在国家宏观层面(如由科技部启动的技术预见计划)、地方政府层面(如上海市科委和北京市科委启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97'中国·张家港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暨转让洽谈会”的实地考察和事后跟踪,深感我国高新技术无论就其发育方向,还是其成果形态、交易方式均存在着“贵族化”走向。“贵族化”走向的存在为技术市场的运作、高科技成果转让增加了巨大的“交易费用”,给我国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设置了巨大障碍。本文在力陈“贵族化”走向表现形式及对此给出因果解释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高科技“第二产业”;(二)利用既有的专业技术公司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建立起制度化的技术市场;(三)推广“定单制”形式,由企业界向科技界提交“技术定界”;(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发生在70年代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是在默顿模式基本假设及相应基本规范受到来自科学社会学内部不断出现“反常现象”的挑战下发生的,是在来自科学哲学“库恩转向”的挑战下进行的,是在“爱丁堡学派”努力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1997年张家港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暨转让洽谈会上“定单制”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它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企合作,为将科技界所掌握的高科技资源针对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有效地注入中小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目前,张家港市科委正抓紧落实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口接项工作。“定单制”的出现已引起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科技界、专业技术公司及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注意,如能将这种形式体制化,对于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做些理论探讨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旨在引…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本性的哲学与社会学解释之争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孙中峰  崔志明  浦根祥  徐磊 《科学》2005,57(4):28-30
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技术预见正逐步成为许多国家制订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决策依据。21世纪初,我国北京和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的活动,随着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开展,对我国技术预见将不断提出新的命题。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技术预见,美国关键技术选择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特点,且成效显著。研究其兴起的背景、方法及运作的特点,无疑对我国技术预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问:与西方国家领导人相比,中国政府领导人倒愿意使自己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就像您一样。就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来说您持何种观点? 答: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中国历史悠久,在科技领域有过辉煌的成就,然自明朝末年起,中国在这一领域开始落后于其他民族。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至新近出现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于是,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自那时起就开始落后于其他国家? 总体说来,要归因于久已存在的封建制度。明朝期间,统治者忙于修复和加固长城,禁止人们出洋,此后又实行“海禁”…  相似文献   
10.
"幅照交联电缆"技术是8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问世的.从该项技术发育的机制来看,它是在市场需求拉动、科技推动以及政府制度安排共同作用下面世的.为了及时跟踪和研究该项高科技创新的技术路径,在跟踪和研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和"再创新",尽快实现进口替代,我国于90年代初开始有针对性地从发达国家引进这种高科技产品.依靠"产官学研"创新网络,"国产幅照交联电缆"遂于1994年在江苏省常熟市电缆厂、常熟市辐射中心问世.该项创新成果不仅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赞赏,还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