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在5种种子处理中,用湿沙层积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土壤播种的种子.使用机械损伤种皮的方式未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发芽率反而低于未处理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品种Waxy蛋白亚基的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亦称蜡质蛋白(Waxy蛋白),是合成禾谷类作物胚乳直链淀粉的关键酶。直链淀粉的含量大小对小麦的最终用途影响较大,特别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要。本实验用SDS-PAGE电泳方法对国内外115份春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进行了鉴定,从中鉴定出Wx—B1亚基缺失材料16份;Wx—D1亚基缺失材料2份;而全部材料都含有Wx—A1亚基。3个亚基出现频率为Wx—A1〉Wx-D1〉Wx—B1。在所检测材料中没有发现3个亚基都缺失的或其中2个亚基缺失的类型。在缺失Wx—B1亚基的材料中以新疆的春小麦品种居多,占缺失Wx-B1亚基材料的56.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活性炭、非织造布和微孔滤膜过滤特性的研究,根据过滤机理,利用虚拟变量法优选并制备了由该三种材料组成的组合过滤材料。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过滤材料较单一成分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过滤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石墨水泥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检测梁构件内部损伤,采用三根素混凝土梁对GISFCON的拉敏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GSIFCON与钢筋混凝土梁叠合的方法,测定在不同应力作用下,梁构件破坏过程中GSFICON的电阻相对变化,来监测梁构件内部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GSIFCON材料的拉敏性能要高于其压敏性能4倍以上。在不同应力作用下,梁构件受拉区GSIFCON的电阻相对变化始终与梁构件损伤过程保持一一对应关系,可对梁构件损伤进行检测。研究结论为GSIFCON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道宝  洪雷 《安徽科技》2010,(10):29-30
一、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信心。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不少民营企业生产产品档次低,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相当一些民营企业都把企业的发展定位在简单的量产扩能上,部分民营企业注重资源性和粗放性生产,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排水层淤堵实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渗滤液的渗流和生物化学作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排水层的渗透性能.以不同粒度成分的砂砾排水层为研究对象,模拟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流,探索性地将化学实验方法应用于渗滤液排水层渗透能力评价中.实验发现,渗滤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发酵产物(碳酸)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是淤堵物生成的主要原因,而生物膜的生长和固体悬浮物的沉聚是次要原因.淤堵物的主要化合物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主要元素组成为Ca、Si、Fe、Mn、Zn、Mg等.淤堵物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与排水介质粒度成分无关,但排水介质的有效粒径越大,生成淤堵物的总量越多.建立了排水层渗透性(K)与渗滤液水质(COD)、排水层结构(avρgl·d10和排水孔隙度)间关系的淤堵模型.  相似文献   
7.
8.
壳牌公司1999年位居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前列,是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顶尖级”外企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壳牌?壳牌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是如何动作呢?  相似文献   
9.
在沿海地区,海水干湿循环成为限制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加固混凝土结构应用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结构自身荷载和海水干湿循环作用,用5%NaCl溶液模拟海水,利用发明的持载装置施加持续荷载,采用双面剪切试验方法对CFRP与高强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界面黏结性能发生显著的退化,极限荷载、剥离荷载、端部滑移、断裂能等界面参数均显著降低;而持续荷载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界面黏结性能退化更加严重,黏结界面参数进一步降低.因此未考虑持续荷载作用而对CFRP-高强混凝土界面耐久性的研究将会过高地估算界面的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生态大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研究采用特殊结构的生态大棚,以高原太阳辐射热作为热源,将污水处理与蔬菜种植结合于同一人工小环境中,从而做到热平衡、O2-CO2平衡及水量平衡。在海拔45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实验证明,生物转盘与土地处理工艺可保证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蔬菜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