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1.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住宅也可称宫。如《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赵岐注:“巨室,大宫也。”《吕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训诂学是在解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经义。因此,训诂学在训释词义的方法上,虽有形训、音训、义训之别,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义训上。因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于训诂之外者”(钱大昕:《经籍籑诂序》)。义训范围很广,既训释词语,也训释章句;既训释实词,也训释虚词。总之,凡是训释古汉语的词语,不论其语言单位的大小,都在训诂学的范围之内。我国有无比丰富的古籍尚待整理。这种具有我国特点的以综合训释见长的训诂学,无疑应该进一步得到发展。现代语言科学的发展,使语言研究的门类愈分愈细,这为发展传统的训诂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不能认为,这种研究可以降低或取代传统训诂学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