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莲 《科技知识动漫》2010,(12):101-101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内容的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智能机器人教学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创新活动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它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原始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和“回火冷轧马氏体”的10Mn CrNi Mo V钢亚温退火过程中奥氏体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形成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奥氏体优先在位于铁素体晶界和铁素体板条界上的碳化物处形核。奥氏体长大,在较低的亚温退火温度下,由晶界扩散控制,而在较高的亚温退火温度下,则由体积扩散所控制。亚温退火过程中发生锰的再分配,在奥氏体/铁素体界面上锰浓度有极大值,而在邻近的铁素体中的锰浓度有极小值,它减慢奥氏体的长大速度并控制显微组织的均匀化。奥氏体形态对原始组织很敏感,当原始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时,奥氏体为纤维状和半网状的混合形态;当原始组织为“回火冷轧马氏体”时,奥氏体为等轴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内燃机汽缸套激光硬化层的显微组织。并进行了激光热处理汽缸套的室内快速模拟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热处理汽缸套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配付性。硬化带表面的熔化凝固层不损害缸套的耐磨性,也不造成活塞环过快磨损。但硬化带表面质量对汽缸套耐磨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较系统地研究了马氏体体积分数(f_M)对B2F和20C,钢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机械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拉伸状态下的动态观察、断口形貌与金相组织对应观察,并配合透射电镜分析,对不同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双相组织变形行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及其同金相组织间的对应关系,做了比较细致地直接地试验观察和分析,对其断裂机理提出了看法,并对其宏观机械性能的变异规律给予机理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轴热压变形物理模型进行实验模拟,对强化云母微晶玻璃的新途径——晶体定向排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变形方式下,云母微晶玻璃材料截面上的流变程度不均匀,导致晶体定向排列程度差异大。样品径向中心定向排列不明显,而靠近周边部位因玻璃相和云母晶体的强烈黏滞流变和转动,使云母晶体高度定向排列。云母晶体的定向排列可有效控制裂纹走向,显著提高其强度,也导致材料的各向异性。所采用的室温物理模型准确模拟了高温下云母玻璃陶瓷材料内部的应变特征和材料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灰铸铁Cr-Mo激光合金化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束功率和预涂层合金成分一定时,合金化层的合金浓度主要决定于激光扫描速度。适中的激光扫描速度(7mm/s)下,合金元素在层内分布较均匀,沿层深浓度梯度平缓,合金化层的组织为极细小均匀的树枝晶;其余扫描速度下,表面Cr-Mo浓度高,沿层深浓度梯度大,表面高合金浓度处组织为白亮层,次层为树枝晶和层片状莱氏体,随层深增加枝晶间距增大。Cr-Mo激光合金化显著提高了灰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自行设计一种以Si、Mn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低碳低合金三相钢,经700~740℃临界区热处理获得(8~15)%A+(20~30)%M+F不同体积百分比的三相组织。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三相钢在冷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探讨了冷成型高强度螺栓的强化机制。制成了8.8级、9.8级、10.9级高强度螺栓。  相似文献   
8.
陈军  沈莲 《大自然》2012,(4):43-4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城市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由外源性物质刺激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能谱仪分析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流动钠中浸泡4000、5000、8000、10000n后试样表面组成相类型、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沿横截面变化及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流动钠中浸泡后有明显的质量迁移效应。液态钠中所含碳向钢中扩散,钢中Ni、Cr合金元素向流动钠中扩散,引起钢增碳和Ni、Cr元素减少,钢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成相及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其表面组成相为铁素体、奥氏体和M_(23)C_6型碳化物,无σ相·随浸泡时间延长,表面铁素体量增多。表面组织为粒状α+M_(23)C_6+γ;次表层组织为晶界α+M_(23)C_6+γ;心部组织为σ+γ或晶界α+M_(23)C_6+σ+γ,在晶界铁素体层和心部组织之间有一无α、无σ相的碳化物沉淀区(M_(23)C_6+γ)。随浸泡时间继续延长,表层粒状铁素体层深增加,晶界铁素体层和碳化物沉淀区向心部延伸。试样表面产生腐蚀沟槽、晶界腐蚀和腐蚀坑及腐蚀裂纹,浸泡时间再延长,腐蚀加剧。321钢比316Ti钢质量迁移效应明显,腐蚀抗力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