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较了在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框架中有效势的特征,对比了广义相对效势和两种伪牛顿有效势(PW有效势力和LC有效势)所对应的最内稳定圆轨道半径和放能效率,结果表明,PW有效势能很好地描述检验粒子在Schwarzschild黑洞赤道面上的轨道特征,LC有效势也能较好地模拟检验粒子在Kerr黑洞赤道面上的轨道特征(顺行粒子向快转黑洞吸积的情况除外)。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自191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各种天文观测的检验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优美的引力理论。近二十年来,广义相对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子星的形成和结构的研究,黑洞物理和黑洞的探测,引力辐射理论和引力波的探测,大爆炸宇宙学……成了它的广阔的应用领域。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引力理论本身也在发展。人们相信所有的物理场从根本上说应当用量子理论来描述。然而广义相对论却是一个纯经典的理论,因为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可观测量——特别是度规张量——总是有确定的值的。过去的四十多  相似文献   
3.
4.
5.
提出了一种磁场提取黑洞吸积盘能量的解析模型,其中涉及到3种能量机制: (1) Blandford-Znajek (BZ)与连接黑洞与天体物理负载的开放磁力线有关, (2) 磁耦合(MC)过程与连接黑洞与盘负载的闭合磁力线有关, (3) DL过程与连接吸积盘与天体物理负载的开放磁力线有关.利用等效电路导出上述能量机制的电磁功率和力矩表达式.此外还讨论了这个模型潜在的天体物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Bekenstein猜想的提出 1981年,Bekenstein由黑洞热力学研究提出一个猜想:对于任意具有有效半径R的系统,其熵能比存在一个普遍的上限,其大小为2πRK_B/hc~(?).这里所说的有效半径指该系统的最大线度的一半L_(max)/2。这一猜想可用下列不等式表示: S/E≤2πRK_B/hc (1) 或S/E≤20πR (K_B=G=h=c=1) (2) 下面我们简略的介绍Bekenstein猜想提出的背景。1971年,S.W.Hawking在广  相似文献   
7.
8.
简述黑洞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及能量提取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薄盘和厚盘两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纯吸积过程和B-Z过程中吸积盘中心黑洞的熵变。结果表明,中心黑洞各参量在B-Z过程中的变化率与在纯吸积过程中的变化率之差与盘结构无关,而且与B-Z过程的辐射功率成正比。在B-Z过程中黑洞熵的变化率总是大于纯吸积过程中黑洞熵的变化率,二者之差来自中心黑洞延伸视界上的耗散功率。此外,还讨论了黑洞热力学定律在上述盘吸积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黑洞双星与准稳态喷流成协的低硬态模型.把盘冕模型与束缚在盘的磁补丁的开磁力线结合起来,拟合了5个黑洞双星低硬态的谱型;通过调节吸积率和盘冕的外边界和数值计算,验证了处于低硬态的黑洞双星的喷流功率和X射线光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