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三峡升船机塔柱筒体结构温度配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现有温度配筋方法的不足,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根据使用阶段最大允许裂缝宽度来合理配置的温度钢筋;并运用这一概念对三峡升船机塔柱筒体结构的温度配筋进行研究,分析了配筋量与裂缝开展、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温度钢筋用量,和现有的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中Darwin模型下的徐变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有徐主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Darwin模型的徐变计算方法。给出了混凝土未开裂和开裂时的徐变计算公式。实际工程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任意形状空间杆系结构由于荷载或支座位移等原因而发生大变形时的几何非线性问题,推导了平衡方程,给出了基于能量准则的稳定条件,并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某实际结构发生支座沉陷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面应变状态混凝土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了平面应变状态下的等效单轴应力-应变关系,以应力-应变曲线试验值与计算值的误差达到最小为目标,反演出双向受压时相应于强度值的等效单轴应变值,并回归得到其计算公式;同时对一拉一压,双向受拉及一向开裂,双向开裂等受力状况提出了εic的计算方法;经对现有强度理论的分析比较,选择了适合平面应变状态的强度准则,从而得到了平面应变状态混凝土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5000kN压力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混凝土多轴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可进行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以及一般三轴荷载等不同应力组合的混凝土强度和变形试验,并可适应多种试件形式。  相似文献   
6.
7.
以应力-应变曲线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的误差达到最小为目标,反演出相应于最大应力的等效单轴应值εic,并回归得到三轴受压时εic的计算公式;对二轴受压-轴受拉、一轴受压二轴受拉及三轴受拉等受力状态提出了εic的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在微尺度领域,材料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使微梁动力学性态较传统宏观尺度柔性梁的动力学性态呈现明显不同.对固结于旋转刚环上内接微梁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精确描述微梁非线性变基础上,利用偶应力理论和Hamilton变分原理,在计入微梁由于横向变而引起的轴向变二耦合量条件下,推导出一次近似耦合模.首先忽略微梁纵向变影响,给出一次近似简化模,引入无量纲变量,对简化模做无量纲化处理,分析在非惯性系下内接微梁动力学响应,并与外接微梁进行比较;其次研究尺度效应对内接微梁动力特性影响.研究发现,与外接微梁只存在动力刚化效应不同,内接微梁还存在着动力柔化效应;本文给出了内接微梁无条件稳定临界径长比以及有条件稳定临界转速计算方法;尺度效应使微梁振动频率增大,振幅减小,提高了内接微梁失稳临界转速;随着模态断数增加,内接微梁失稳临界转速减小且有收敛值.  相似文献   
9.
大范围运动柔性梁的连续力法撞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柔性梁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撞击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了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变形,将偏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采用Hertz接触理论和非线性阻尼理论建立接触-碰撞模型,导出柔性梁含碰撞的动力学方程.文中给出了算例,验证了该文方法,并对大范围旋转运动下的柔性梁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描述变形,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算例,比较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与不带末端质量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