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确定了杨树多酚氧化酶(PPO)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H=4.0,温度5~30℃,时间1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戊唑醇、多菌灵、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阿维菌素4种农药对杨树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对杨树PPO的影响不同,200和400 mg/L戊唑醇可诱导杨树PPO活性升高;100、200和400 mg/L多菌灵对杨树PPO活性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400 mg/L甲维盐对杨树PPO活性升高具有诱导作用;400和800 mg/L阿维菌素能够诱导杨树PPO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3种杀虫剂对杨树羧酸酯酶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美洲黑杨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的影响,得出测定杨树Car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稀释10倍,底物浓度为3×10-4mol/L,pH为7.0,温度30℃,时间15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分析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内吸性药剂对杨树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600、3 200和6 400mg/L氧化乐果能明显抑制杨树CarE活性,其中6 400 mg/L氧化乐果抑制作用最强。50、100、200、400和800 mg/L吡虫啉处理杨树48 h,对杨树CarE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处理96 h时,400和800 mg/L吡虫啉能显著抑制CarE活性。而4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48 h,8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96 h,都能显著抑制杨树CarE活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职工中存在许多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对于企业发展短期行为是非理性的。从识别意识、交换意识、核算方式、诱发因素等方面,探索短期行为的成因、诱发因素及矫正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和定量PCR的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了棉铃虫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植物次生物质的诱导表达作用.结果表明,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检测到的棉铃虫幼虫不同组织GST的活性与其GST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是一致的.酶动力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的棉铃虫各组织GST活性大小的顺序与定量PCR结果表明的各组织GST mRNA相对量大小的顺序都依次为:脂肪体、中肠、头和体壁.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幼虫GST的诱导表明,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棉铃虫幼虫GST活性的诱导与其对mRNA表达量的影响是一致的.2-十三烷酮对GST活性及其GST mRNA表达量的诱导作用比槲皮素强.说明mRNA的转录量增加是植物次生物质诱导GST活性增加的主要机制.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作用对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草蛤对温室白粉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华草龄Chrysopα sinicα ( Tj e de r )对温室白粉虱Triale uro 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的捕食作用。 结果表明,中华草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呈H olli n g II 型O 中华草龄1 龄、2 龄和3 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 31. 20 、375.94 和490.20 粒O 在20 ,... 40CC 内,30CC 时中华草龄2 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寻找效率(功能系数)最高,达1. 2885 ;处置时间最短,为0 . 00 1 9 d 即2’44’‘。  相似文献   
6.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一种嗅觉相关的蛋白,该蛋白参与大多数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并与气味分子相结合。获得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OBPs以明确其特性。【方法】选择羽化后健康的杨小舟蛾触角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克隆杨小舟蛾MtroOBP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研究其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MtroOBP1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利用RT-PCR技术从杨小舟蛾触角总RNA中扩增得到MtroO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MN056510),序列分析表明,MtroOBP1开放阅读框为777 bp,一共编码了258个氨基酸残基,且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仅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表明得到的OBP基因的编码蛋白不属于典型气味结合蛋白家族,而是属于Minus-C家族。蛋白质理化性质预测显示:MtroOBP1蛋白的分子量为29 664.57 u,等电点为6.23,有1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没有明显的跨膜区,疏水指数为-2.011~3.078,有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说明为分泌型蛋白。组织表达模式表明MtroOBP1在杨小舟蛾的各部位都表达,但在触角中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克隆得到杨小舟蛾MtroOBP1基因,在触角中高表达,推测其蛋白具有运输气味分子的功能,在杨小舟蛾的嗅觉识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对白蚁进行有效防治,对获得的1株对白蚁具有毒杀作用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从感染死亡的黑翅土白蚁上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的菌株。划线分离、纯化后得到较纯的菌株,命名为SM1,将其接种于健康的黑翅土白蚁上,可以使健康的白蚁身体变红死亡。根据菌株SM1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性质、红色色素及16S rDNA的同源性,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在基础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易挑起,有轻微臭味,边缘整齐光滑黏稠; SM1直径为1~3 mm,中间朱红色不透明,呈隆起状。菌株SM1经10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确定此菌为粘质沙雷氏菌。此外,克隆得到此菌的16S rDNA片段大小为1 418 bp,与粘质沙雷氏菌的同源性为99%,因此进一步判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通过超声波辅助丙酮浸提发酵液,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红色色素。将色素溶于乙醇溶液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色素在535 nm左右处存在一个明显吸收峰,确定该红色色素是灵菌红素,从而进一步判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从黑翅土白蚁上筛选的SM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研究结果为白蚁的生物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对药剂传毒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为研究对象,采用传毒效率法比较了这两种白蚁对9种药剂传毒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哒螨灵和三唑磷的传毒效率要高于黑翅土白蚁的;黑翅土白蚁对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脒和灭多威的传毒效率比黑胸散白蚁的高;两种白蚁对联苯菊酯的传毒效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山东1号、1 %琪制剂和健丽壮+多病宁+庄伯伯3种药剂对梨树冠瘦病的防治效果、梨产量和糖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3种药剂对梨树冠瘦病都有防治效果,尤其是健丽壮+多病宁+庄伯伯混合使用对梨冠瘦病的防治效果达5 2 . 1 1% ,防治后果实产量、糖度均有所提高,适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成虫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触角上存在11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柱形感器、栓锥感器、耳形感器、叉形感器、芽形感器、Bǒhm氏鬃毛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有4种类型,栓锥感器、Bǒhm氏鬃毛各有3种类型,腔锥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其余各有1种类型。绝大部分触角感觉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雌、雄蛾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雌蛾触角上没有叉形感器及腔锥形感器的第2种类型,雄蛾触角上没有发现芽形感器以及Bǒhm氏鬃毛的第1种和第2种类型。另外,毛形感器的长度、数量在两性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