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O'Connell等首次在EPA(ethyl ether:isopentane:ethanol=5:5:2,体积比)玻璃体(77 K)中观察到苯甲酰苯胺(BA)发射Stokes位移高达15 000 cm-1的"异常"长波长荧光(430 nm),其波长甚至长于磷光(410 nm)发射这一现象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1987年,Kasha等首次在室温非极性溶剂甲基环己烷中观察到了BA的双重荧光发射,分别位于约320 nm处的极弱的荧光和470 nm处的强的"异常"荧光.  相似文献   
2.
无机盐存在下β—环糊精对萘的包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金属氯化物存在下β-环糊精对萘的包络作用,结果表明,盐类存在下萘-β-环糊精包络物形成常数增大并促进萘在β-环糊精水溶液中激基缔合物的形成,结果说明盐类的存在有利于强硫水性化合物的包络,并定量说明主客体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包络物形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杨醛-4-乙氧基苯甲酰肼腙对锌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水杨醛-4-乙氧基苯甲酰肼腙(1),应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离子(Zn2 ,Cu2 ,Ag ,Pb2 ,Cd2 ,Hg2 ,Fe3 ,Co2 和Ni2 )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能力相近,但1的荧光发射对锌离子表现出高选择性响应,乙腈中Zn2 的加入导致1的长波长荧光增强415倍,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只引起1的荧光的略微增强.初步探讨了受体分子与锌离子的结合模式与荧光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4.
5.
阴离子在医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阴离子受体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备受人们关注.与阳离子相比,阴离子具有体积大、电荷密度高且分散等特点,因此,在设计阴离子受体分子时,一般选择荷正电基团或中性的缺电子基团作为阴离子的结合位点,通过氢键、静电作用和痧-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实现对阴离子的识别与传感.  相似文献   
6.
7.
卢建忠  韦寿莲  江云宝  许金钩 《科学通报》1997,42(21):2300-2303
TICT研究作为凝聚态化学前沿课题近年来备受光物理和光化学界的极大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环境的改变对TICT态的影响,诸如胶束的引入、盐效应和醇效应以及它们对TICT的协同影响。而利用TICT来进行待测物的分析则少见报道。本文选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酸(DMABOA)作为TICT荧光体,甲基化β-环糊精(β-MCD)为中介体,开展了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醇类分子识别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制备方法获得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金纳米粒子,通过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手性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利用圆二色光谱法建立手性金纳米粒子对Ag~+选择性识别方法,结果表明手性金纳米粒子对Ag~+响应时间仅需12min,手性金纳米粒子能够从13种常见金属离子中选择性识别Ag~+,并对多种常见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所建立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2~30μmol/L,线性相关系数R~2=0.995(n=15),Ag+的检测限为0.2μmol/L;为环境水样中Ag~+的识别和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精确、快速、环境友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云宝 《科学通报》1994,39(9):799-799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是目前凝聚态光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这是因为TICT除具有特别的光物理化学性质外,在光合作用原初过程模拟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中亦具诱人的前景.胶束被认为是一种膜模拟体系,因此研究胶束中的TICT不仅可在更近层次上模拟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初过程,而且对于研究其它有序组织体(如LB膜,合成双分子膜以及真正的生物膜等)中的TICT和利用TICT特殊的光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有序组织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对二甲氨基苯甲氰(DMABN)在极性溶剂中发射双重荧光以来,人们对该类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后的研究表明电子给体/受体对位取代苯衍生物,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酸(酯)、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酮)等均具有类似的发光特性.因TICT模型对该类现象的解释较为直观而备受关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