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矿山的概念、框架、内涵及应用示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数字矿山是当今矿山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计算科学、计算机和3S技术的高度综合,它将深刻改变未来矿山系统的生产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数字矿山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数字矿山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有关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应用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讨论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概述了数字人体研究现状、数字人体的概念与研究方法、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数字人体基础理论、数字人体核心技术、数字人体技术方法、数字人体标准化和数字人体研究示范等,为研究数字人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对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研究中,发现热异常的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作者的研究结果是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作者将青藏高原雅江-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取得了4点结论,获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与地表层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数据与地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分析,确定影响地表层温度的陆面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通过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参数预测地表层温度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陆面参数与地表层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为热红外遥感用于大面积地块缝合带监测以及研究构造热异常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50年来东北地区增温趋势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气温明显出现增长趋势。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气温增长原因,首先运用梯森多边形(Thiessen Polygon Program)方法将东北地区划分为相应的29个区域,以每个采样点年均气温值代表相应区域的气温值;然后分析了这29个区域50年来的气温增长规律,并且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其气温的线性增长速率值;最后根据此29个采样点气温增长速率值,利用MapInfo软件制作了东北各地气温变化斜率专题图。通过观察专题图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各地气温增长速度明显存在差异。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后认为,区域内人类活动越剧烈、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当地工业化的程度越高,则增温越快,但明显受海洋气候影响的地区增温则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高原为例,从大地构造特征和地质过程,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统一构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它跨越一系列自然与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利用陆面参数和地表层不同深度的钻孔测温数据建立了地表各层温度的预测模型.采用各层预测模型级联递推的方法由陆面参数向下逐层预测地表各层温度.该方法为热红外遥感用于大面积地块缝合带监测以及研究构造热异常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毕思文 《科学》2005,57(6):33-35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对遥感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遥感应用领域的扩大,要求在新的层次上解决许多应用基础问题,如遥感信息、成像机理、电磁波辐射传输模型与地学影像特征规律等。新一代遥感仪器的遥感原理论证以及在遥感技术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需要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学派观点、代表性学术思想,进行了客观、辩证地秉公评说。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思想,在对大地构造学发展史和地球科学现状总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构造理论的新观点和理论基础,初步建立了理论体系框架。提出了统一引力场表示理论,用Newton位算子将地球内、外扰动引力场统一。通过对地球不同圈层水平速度矢量场的对比分析。提出不同圈层的水平运动速度矢量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统一性,且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认识。根据观测数据,探讨了板块的统一动力源。以中国为例,研究了幔柱构造特征,提出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动力学模型。利用积分关系法求出了地表热流与岩石圈厚度的关系,提出了大陆岩石圈的统一热模式和大陆地表热流经验关系式。以青藏高原为例,研究了大地构造特征和地质过程,提出了隆升的统一构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