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研究双相钢车身板DP780的温热成形力学行为并对温热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温热拉伸实验,分别获取温度为293、 573、 673、 773、 873 K,应变率为6.67×10~(-4)、 3.33×10~(-3)、 6.67×10~(-3) s~(-1)条件下双相钢车身板DP780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求解、修正温热状态双相钢车身板DP780的井上胜郎本构模型参数,以单向拉伸模型为例,基于FORTRAN语言将所得材料参数编入ABAQUS软件的VUMAT子程序进行温热拉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得井上胜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所求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963合金在975℃/225MPa条件下蠕变断裂行为。结果表明:M963合金的蠕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蠕变三个阶段;蠕变过程中,γ’相粒子逐渐筏形化,由初始阶段的分布在γ基体中的立方状孤立相转变为蠕变后期的包围γ相的连续相;在枝晶干上有颗粒状M6C碳化物析出;蠕变变形机制从开始阶段的Orowan绕过γ’相粒子转变为蠕变后期的位错切过γ’相粒子。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了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工艺及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软氮化时间可缩短30%; 稀土催渗后,渗层硬度梯度趋向平缓.稀土催渗浮的球铁曲轴使用寿命提高10%.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铁氏体/马氏体耐热钢的高温蠕变强度,试验研究了一种含钴的新型高铬耐热钢:Fe-0.06C-12Cr-1.9W-0.5Mo-3.0Co-VNbN.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该耐热钢在正火回火状态和65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1 100℃×1h正火处理 700℃×1h回火处理状态,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上有M23C6型碳化物析出,在板条内分布有纳米尺寸的MX相;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有Laves相(Fe2W)和Z相(CrVNbN)析出,Laves相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析出.钢的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45钢表面获得了磷含量为10%的化学镀Ni—P合金层,研究了热处理对Ni-P合金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层经400℃热处理显微硬度高达1070HVO.1.经600℃热处理后硬度仍高达610HVO.1,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M963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963合金的高温强度较高,但塑性较低;合金的组织主要由γ基本相、细小γ'析出相、分布在枝晶间的大块γ+γ'共晶以及富W、Cr、Mo的M-6C和富Ti、Nb、W的MC碳化物组成:碳化物呈骨架状、针状分布在枝晶内和断续网状分布在晶界和枝晶间。裂纹在碳化物周围形核并沿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扩展。碳化物的形态严重影响合金的性能,晶界和枝晶间的碳化物膜是造成该合金塑性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