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简称PET-译者)成乙醛和醚(二甘醇)的过程,以及聚酯的热降解,这两种过程对聚合物和纤维的质量都是有害的。乙醛和二甘醇的生成从图1可看出,加热纯乙二醇时,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会生成水。在乙二醇中加入合成聚酯的催化剂,能促使生成更多的水。在280℃、反应时间6小时、催化剂用量为5×10~(-4)克分子/克分子乙二醇的条件合成时所发生的副反应中,主要是生  相似文献   
2.
序言酯交换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简称 PET)的合成中,伴随有 PET 主键中形成醚键的副反应,醚键的形成(~()—C()O—O—CH_2CH_2OCH_2CH_2—O—C()O—()~),使原有 PET 大分子规整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从而降低大分子之间作用力,造成聚合物熔点下降,在 PET 中含有1%克分子的二甘醇(以下简称 DEG)就能降低熔点2.2度。PET 中醚键(即二甘醇链段的存在还会对聚合物的耐热,耐氧化,耐光性有着不利的影响,从而会导致所制成纤维产品质量的下降,所以探讨醚键在 PET 合成中的生成规律,控  相似文献   
3.
关于聚酯合成中酯交换缩聚催化剂和稳定剂的研究(包括缩聚动力学、聚酯热降解等方面的理论工作)在国外以日本、东德、苏联、荷兰等国家研究为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日本的富田耕右、依田贤太郎、东德的 H.Zimmermann苏、联的以及荷兰的 S.Hovenkamp 等人。本文将以钛系催化剂为主进行阐述。评价酯交换和缩聚化剂主要应按以下几个原则:1.要能有效地催化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差热和热重分析法研究比较了缩聚催化剂钛酸四丁酯和三氧化二锑对聚酯热氧化的影响。研究并指出了当钛酸四丁酯作缩聚催化剂时,可采用磷酸酯类与酚类抗氧剂组成的复合稳定剂使聚酯热氧化得以抑制,所得聚酯热性能良好。本研究为选择新的催化体系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缩聚过程中及其后面与熔融有关的过程中发生热裂解的问题,对其合成、熔融纺丝和成品纤维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热裂解伴随着分子量的降低,羧端基的增加。并分解出对苯二甲酸、乙醛、二氧化碳和其它挥发性物质。聚合物先是变成奶油色,然后变黄,进一步成褐色。最后(在深度热分解时)变黑。  相似文献   
6.
对用两种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聚酯切片进行了分子量分布测定(GPC法)。结果表明,现生产采用的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分子量分布与新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分子量分布大体相同,这与两种体系所得聚合物纺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基本相同的结果完全相符。另外,对用新催化体系所合成聚酯切片出料过程中的头、中、尾部料进行了GPC分析。分析指出,头部料分布较宽,高分子量尾端表征值较大,而中、尾部料分布较窄,且峰值向低分子量部分偏移,但低分子量部分並未增加。文中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 Irganox 1222为稳定剂,在生产规模合成聚酯聚合物所纺制的纤维性能进行了全面试验研究的报告。并将它与国产纤维以及日本帝人切片纺制的纤维质量指标作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用新催化剂、稳定剂所得聚酯纤维品质优良,并与日本切片纺制的纤维性能大体相同。特别是热稳定性,纤维表面和断面等指标比国产纤维优越得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