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INDO法及能量梯度方案计算了X_3Si~+(x=F,H)与CO,N_2小分子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平衡几何构型及有关信息。通过比较衍生物系列的相对稳定性及有关影响因素,探讨其成键图象及规律性。结果表明,分予闻配位强弱与稳定化能、键参量、电荷转移成平行关系,分子间作用键主要是σ配键,揭示了配位力的本质是授受电子的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INDO法及能量梯度方案,通过对XSi~+及X_2Si(X=H,F)配合CO、N_2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稳定构型及有关信息的计算,给出了衍生物系列的相对稳定性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成键图象及规律性。结果表明:分子间的配位力与稳定化能、键参量、电荷转移成平行关系,揭示出分子间的作用键主要是σ配键及配位力的本质是授受电子的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类低配位过渡金属化合物SiL和SiL_2(L=CO,N_2)及夹心化合物SiCp_2和Si(C_5Me_5)_2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其电子结构和化学键,并与过渡金属同类化合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5.
6.
7.
基于重组现象的自交换模型及双原子分子的两类精确势函数(即修正振子势及Morse势),本文提出了几种在气相电子转移过程中双原子氢化物HA(A=Al,Si,P,S,Cl)结构重组能的新的实验标度方法,给出了重组指标——反应物分子的活化半径,并对其所含参数利用实验光谱数据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几种方法都有效地改进了George-Griffith经典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电荷跳跃转移的一些新特征。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电荷转移过程中一种可能的中间体--溶剂化电子--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在蛋白质长程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中存在着诸多基团、分子片或电正性区域,比如:质子化的碱性支链基团、芳香环、极性肽链、螺旋及结构水簇等,它们可以俘获电子、然后释放,扮演着电子跳跃转移中继站的作用。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电子跳跃转移模式构成了蛋白质内电子长程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一类普适液体介质(液态甲胺)中溶剂化双电子的结构及动力学行为,揭示了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时间演化动力学, 特别是发现了溶剂化双电子具有迷人的自旋交叉动力学特征,是一类双稳态的双极化子。模拟结果表明,液态甲胺中2个电子优先定域于2个独立的溶剂笼,且进行非协同时间演化。单态时具有稳态动力学演化特征,而三态时则表现为电子交换动力学。非常有趣的是单态及三态轨迹均表明此类动态双极化子展现了双稳态,在时间演化上呈现铁磁态与反铁磁态之间频繁的自旋转换。本工作首次详细报道了一类广泛应用液态介质中双稳态溶剂化双电子的动态自旋交叉现象及动力学规律,为探索此类磁性液体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验电子转移速度数据,提出了一种实验确定溶液中水合离子对间电子自交换反应偶合矩阵元的新理论方案。利用改进的自交换活化模型和从ab initio计算的单组分数据点拟合的精确位能而对所含活化能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在弱电子偶合情况下,所提的精确与近似方案在确定溶液中电子自交换反应偶合矩阵元方面都是有效的。尽管引入Newton近似稍微减小偶合矩阵元,但仍与精确法和其它理论法吻合较好。此类体系偶合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