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元宝山冷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广西的珍稀植物,也许你首先会想到中国特有的活化石——银杉,然而你是否知道广西特有的另一活化石——元宝山冷杉呢? 元宝山冷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不但属于高度濒危亟待保护类群,而且属于具重大科学价值类群,它仅分布于广西北部融水县的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元宝山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元宝山冷杉集中分布在海拔1900~2000米的蓝坪峰,老虎口、白雪岭、燕子坳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它生长于常绿、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中。产地夏凉冬冷,年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WOX基因家族在模式植物组织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分子调控角色。非模式植物WOX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研究有助于探索遗传进化规律和基因表达特征,进而为其转基因体系构建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3个茶树品种全基因组数据中鉴定WOX基因;通过ClustalX 2.1和MEGA X软件探索它们的进化规律。运用Perl语言、Codon W 1.4.2程序和SPSS 23.0等软件分析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编码序列,探究它们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模式;基于ENc-GC3s、PR2分析和中性分析结果解析影响密码子偏好的主要因素。【结果】共鉴定出42个WOX成员,其中‘云抗10号’(CSA)11个,‘舒茶早’(CSS)18个,‘云南野生古茶DASZ’(DASZ)13个,系统发育揭示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在进化上存在较强的保守性。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揭示,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密码子都偏好使用A/T和以A/T结尾;CSA和DASZ的WOX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以CSA和CSS作为转基因受体时,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中个别密码子需优化;烟草是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的最佳异源表达受体;ENc-GC3s绘图、PR2分析和中性分析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倚的主要因素。【结论】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进化上较保守,密码子偏好使用A/T和以A/T结尾,且密码子偏好原因主要是自然选择;揭示出转茶树时密码子的优化信息和烟草为最佳异源表达受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的增殖率、高生长、茎粗、叶长、叶宽、生根数、生根率、根长、质量增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有显著影响。硝酸镧质量浓度低于10 mg/L时能有效促进流苏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乡土树种育苗及造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测定2002~2005年期间,在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内育苗与造林的20种岩溶乡土树种的苗木成活率和植株生长量。结果表明,苗圃育苗的19种岩溶乡土树种的种子的发芽率较高,苗木生长比较正常,大部分树种的苗木均表现出早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势头。直播造林的树种中,以苏木(C aesa lp in iasapp an)的苗木最好,蒜头果(M a lan ia oleif era)和南酸枣(Choerospond ias ax illar ies)的苗木次之,其他种类则较差;植苗造林的苗木成活率多在80%以上,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主要有茶条木(D elavaya toxocarp a)、伊桐(I toaor ienta lis)、楹树(A lbizz ia ch inensis)、广西顶果木(A crocarpus f rax in if olius)和无患子(Sap indusm ukorossi)等,而蝴蝶果(C leid iocarpon cava ler iei)、南酸枣、狗骨木(Cornus w ilson iana)、苹婆(S tercu lia nobilis)、东京桐(D eutz ianthus tonkiensis)、海南椴(H a inan ia tr ichosp erm a)和海南蒲桃(Sy zyg ium ha inanense)等树种的生长则较慢。  相似文献   
5.
桂林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壤侵蚀区人工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树区、药材区、果树区和毛竹杉木区),研究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变化趋势,并与桂林灵川县境内自然植被演替过程的草丛阶段、灌丛阶段、针阔混交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含水量明显增加,与自然演替4个阶段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变化一致。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恢复模式和外套自然演替的土壤pH值均趋向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土壤钾素含量与磷素含量都偏低,需要通过施肥加以缓解。在红壤侵蚀区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植被恢复,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培肥功能,对加速侵蚀区植被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温胁迫下银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选择银杏耐热品种(系),对银杏2年生盆栽苗分别进行4h的40、44、48℃高温(CK为28℃)处理,观察了银杏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银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银杏在高温胁迫下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尤其当胁迫由44℃加重到48℃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急剧上升;28℃和40℃的处理下银杏形态未受影响,在44℃处理下出现轻度萎蔫现象;银杏在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SOD、AS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温度处理下,银杏MDA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温度与MDA含量之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认为MDA对银杏而言是较好的耐热筛选指标,其他指标在处理时段设为4h时,48℃条件下均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说明48℃较其他温度适于筛选银杏抗热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