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Fe-Cu微电池电解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铜 ,提高了铁屑法对硝基苯的处理效果 .硝基苯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 ,硝基苯的降解速率常数减小 .铁铜质量比为 10∶1、废水原始pH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为2 5 0mg·L-1、反应时间为 1h ,硝基苯全部降解 ;同样条件下 ,进水质量浓度为 190 0mg·L-1,反应时间为 4 .5h ,硝基苯的降解率达到 10 0 % .  相似文献   
2.
针对示范工程依托单位--绍兴市大型工业污水厂有毒有害工业废水难以生化处理的问题,从工程应用角度开展了催化还原新型生物预处理技术研究。现以刨花状铁屑废料为零价铁来源已开发出Fe-Cu、Cu/Fe、Ag/Fe和Pd/Fe等系列催化铁双金属材料;以零价铁腐蚀产物为Fe2+来源开发出多羟基亚铁络合物(FHC)、Cu/FHC、Ag/FHC和Pd/FHC等系列催化还原新材料;制备出适用于大型化工废水的催化铁单元化滤料、催化铁载体式水解酸化填料、防堵塞的催化铁流化载体填料等三种可工程化应用的单元化填料。形成合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CAST、合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悬浮填料池、分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CAST耦合工艺和成套技术三套及其系列装置,以及催化铁协同混凝沉淀+好氧生化耦合处理酸性化工与碱性印染废水耦合工艺一套,并成功构建处理规模为2000m3/d的示范工程。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工业废水的整体处理水平及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Fe-Cu催化还原法处理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苯、4-氯硝基苯、4-硝基苯酚与2-硝基苯酚为目标污染物,对比了铁单独处理和铁铜联合处理的效果,并研究了硝基苯与4-氯硝基苯、4-硝基苯酚、2-硝基苯酚双组分混合以及2-硝基苯酚与4-硝基苯酚双组分混合状态下,Fe-Cu催化还原体系降解各组分的效果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铜可以催化铁屑法对硝基苯的还原;无论是单一组分还是混合状态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催化还原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除2-硝基苯酚以外,其他硝基苯类化合物均是以混合状态存在时催化降解速率比其单独存在时的慢;在双组分混合溶液中,另一种化合物对硝基苯催化还原降解产生的抑制作用大小为:2-硝基苯酚〉4-硝基苯酚〉4-氯硝基苯.化合物的扩散速率越快,表面反应速率越慢时,它对混合溶液中其他共存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催化还原反应速率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4.
催化还原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Cu催化还原法处理硝基苯废水,优化了Cu和Fe的投加比例,并对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铁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铁的耗量和铜的溶出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和Fe的质量比在0.2左右较为适宜;初始pH值为3.0~10.0的硝基苯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其pH值基本稳定在8.1左右;铁的溶解消耗量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降低而增大,但在30 mg·L-1之内;铁的总消耗量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增大,但在50 mg·L-1以内;铜基本不发生溶出.与用铁碳内电解法处理工艺相比,采用本工艺处理硝基苯废水具有运行管理方便、铁的消耗量少、费用低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EDTACo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EDTACoMgAlLDH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以活性黑5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污染物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为类Fenton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中性条件下,其对活性黑5的最大平衡吸附量达到330 mg?g-1;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EDTACoMgAlLDHs的吸附和催化H2O2氧化效果呈互补趋势,对于初始质量浓度在120~360 mg?L-1范围内的活性黑5的总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发了常温常压下由O2自发还原而产生H2O2和·OH等活性氧(ROS)的Fe0-Al 0/O2绿色高级氧化工艺,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值、铝铁的质量比、EDTA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EDTA降解的影响.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辣根过氧化物酶(DPD-POD)法、苯甲酸捕捉法、氧气吹脱、溶液总有机碳(TOC)的变化以及EDTA的降解产物等证实了H2O2和·OH的原位产生及EDTA的氧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0-Al 0/O2体系对EDTA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降低,但在pH=3~9范围内,始终具有较好的EDTA去除率;随Al 0∶Fe0质量比增加以及EDTA初始浓度降低,EDTA的去除率增大;在初始pH=9、EDTA初始浓度为0.5mmol·L-1、铝铁的质量比为1∶1的条件下反应3h之后EDTA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EDTA主要通过·OH的高级氧化去除,其中间产物为亚氨基二乙酸、甲酸和乙酸,最终被矿化降解为CO2和H2O,3h内TOC去除率达到72.5%.研究表明:Fe0-Al 0/O2体系处理EDTA水溶液,无需外加H2O2,此体系节省运行操作费用,且适用pH范围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