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体生理、物理因素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脉血管功能测定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指标,然而非常重要的是需要确定非病理因素是否可能影响到这些测量参数。对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因素与脉搏波速度(PWV)、系统动脉顺应性(SAC)、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AI)和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进行评估。共选择285个正常志愿,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7例,年龄50-82岁。结果经年龄校正后,脉搏波速度、系统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和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有显的性别差异。系统动脉顺应性、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与高度相关,而且此相关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身体体重指数与SAC正相关,与AI负相关。经年龄、性别和身高校正后,脉搏波速度、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与心率、中心脉压差呈显地直线相关。这些结果可能意味着与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对矮身材的人来说,大动脉顺应性地降低和中心压力附加值的增大是增加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潜在的生理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缓慢心率可能导致潜在的反效果即中心静脉压的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