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
以宁波市宁海县为例,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础理论,利用Ucinet6.0对宁海县旅游大数据平台中的节点线路模块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Arcgis10.3空间可视化手段,探究微观尺度旅游流移动规律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解析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宁海县旅游流的整体密度较高,呈现出由城区中心节点向周边乡镇次级中心扩散趋势;城区中心的大观文化园和柔石公园等文娱休闲类节点是重要的旅游流集散枢纽,对其他乡镇旅游节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次级观光游览类节点是宁海县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是影响宁海县旅游流空间集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归纳出旅游流空间集聚、空间扩散、空间联动效应,并据此提出构建全域化旅游网络空间新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多目的地旅游精品线路,以及构建多元化旅游交通网络新体系等,旨在将宁海县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出游行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日益成为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对旅游目的地供给方的英文网站和海外游客的博客游记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涉外旅游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发现黄山市涉外旅游形象侧重于认知形象的构建,忽视了对情感形象的构建,供需双方在认知形象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建议我国类似的旅游目的地应从迎合海外游客的旅游偏好,实现文化旅游的再生产,重视情感形象的构建以及加强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出发,对涉外旅游形象建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部微观尺度的休闲与游憩活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休闲活动,有关游憩行为的研究是休闲消费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提出了基于行为--空间理论的城市游憩流集聚与扩散的综合驱动机制模型,并以武汉市城市滨水游憩流为例,分析了城市游憩流集聚与扩散的空间过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