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He-Ne激光诱导在丙烯酰胺(AM)存在下甲苯胺蓝(TB)-三乙醇胺(TEOA)水溶液体系的光褪色动力学。光谱显示,AM存在下TB缔合平衡向单分子体方向移动,因此TB光褪色较快。研究表明,AM与TB相互作用形成以1:1配位的络合体。本文也研究了以TB-TEOA作为增感体系AM的光聚合作用。聚合速率正比于初始单体浓度的1.4次方。  相似文献   
2.
以2,4-二异氰酸甲苯,丙烯酸β-羟丙酯、正戊醇,正壬醇为原料,合成了2种不饱和丙烯酸化异氰酸酯单体(AAT,NAT),并用自动记录膨胀计测定了2种单体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Darocur1173),α,α-二甲氧基苯乙酮(DEAP),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DMPA)为光引发剂时的聚合速率。结果表明,单体的活性NAT>AAT,引发剂的引发活性为DEAP≥DMPA>Darocur1173,单体的聚合速率受溶剂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飞秒激光系统在 830nm波长处测量了一种含 5_对羟基苯基_10 ,15 ,2 0_三苯基卟啉 (HTPP)生色团聚合物HTPP_PGMA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HTPP_PGMA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3) ≈ 2 8×10 - 1 1 esu。认为这是双光子激发的纯电子响应。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聚(2-羰丙基)紫精(PACV)、聚(2-羟丙基)紫精(PIPV)和聚丙基紫精(PPrV).稀溶液的化学还原和光还原,第一还原态,PACV 以非缔合体,PIPV 和PPrV以二缔合体存在.聚合速率和光还原速率,PACV 最快.在PVA 膜上的光还原,三种聚紫精的第一还原态均以二缔合体存在.聚合速率和还原行为与单体和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聚苯乙烯磺酸钠与亚甲蓝(MB)当量比(P/D)下,以He-Ne激光为光源,对MB-三乙醇胺的光氧化还原行为,及其增感丙烯酰胺(AM)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MB聚集状态受P/D大小的影响,当P/D=0,0.1和1000时,MB主要以单分子体存在,MB的光褪色速率、光褪色量子产率、AM的聚合速率和消耗量子产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具有A-π-D结构的分子(其中A表示拉电子基,D表示给电子基,π为连接A,D的电子通道),具有较大的超极化率β,可以制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较大的极化聚合物薄膜。极化聚合物方法最早是由Meredith等人报道的,其基本思想主要是利用外电场使聚合物薄膜中的生色团分子取向,形成有序排列,以破坏宏观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六种具有不同阳离子结构和不同配阴离子的铁芳烃络合物光引发剂.测定了氧化环已烯聚合中的活性中心浓度,发现活性中心浓度随聚合时间线性增加,而随聚合温度增加有一极大值.引发剂芳环取代基给电子性愈强,引发活性愈大.阳离子结构相同的引发剂,以六氟锑酸根为配阴离子的引发剂活性比六氟磷酸根为配阴离子的引发剂活性大.测定了环戊二烯基异丙苯铁六氟磷酸盐的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系列新型含紫精单元的聚合物液晶,用现代测试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及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这些紫精聚合物的光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其光还原为二级反应,光还原速率与紫精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异丙醇给电子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He─Ne激光诱导丙烯酰胺增感体系中噻嗪染料的光褪色行为与染料的结构、浓度,以及胺的结构、浓度和单体浓度的关系,在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下,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均为一级反应。聚合速率(R_p)与染料的褪色速率(R_f)有效复杂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符合R_p∝B1/2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1,2-二(N-取代-4-吡啶盐)乙烯聚合物(简称PBE),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性质及化学还原运行,探讨了PBE在还原剂Na2S2O4存在下发生不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机理,并讨论了PBE分子结构对反应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