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本文对异戊烷共轭脱氢制取异戊二烯的的平衡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常压低温范围(300°K至600°K)对该反应的进行极为有利。作者认为320℃—350℃是较为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 2.常压下根据Kp和x的热力学关系式从300°K至600°K对各温度范围的平衡收率作了概算,预期均可获得百分之百的说率。 3.本文给出的热效应数据表明,异戊烷共轭脱氢反应体系中各有关可能发生的反应管系放热反应,其中以共轭脱氢的热效应为最大。这一事实说明在低温条件(600°K以下)有利该反应的进行。按照上述热力学分析各点表明,硝基苯是较为理想的氢接受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热解法制成以γ-Al_2O_3珠为载体,以稀土元素铕及金属钯为活性组份的催化微卡计。 为了有效地监测空气中乙烯的浓度,我们采用了流动微卡计量热技术及乙烯在微卡计上催化氧化方法。 实验结果指出:在工作电流为300至350mA及环境温度由-20℃至50℃的给定条件下,空气中乙烯浓度C与催化微卡计的电压降V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有良好的监测灵敏度,即V=V_o+KC。 其中K为0.36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SiO_2——Si体系中各种结构缺陷的起因与特征,并详细地分析了金与SiO_2——Si界面不规则中心的互作用机理。在给出金界面效应的唯象模型的基础上予言了硅片表面质量控制及消除界西局域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温和条件下,使乙炔还原为乙烯的新型的催化剂体系:CuSO_4-KBH_4-H_2O在常压及15.0—27.5℃温度范围内,求得乙炔选择性加氢成乙烯的表观活化能是16.0千卡/摩尔.25℃的初始转化数是0.48μMC_2H_4/μMCu·min。当CusO_4浓度达10~(-5)M时,反应选择性为98%。实验指出还原反应是顺式加成,氢来自溶剂水,而不是还原剂KBH_4,实验结果还表明活性中心可能是单个的铜原子并非铜原子簇,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步反应图式,合理地解释了二价铜离子在Na,MoO_4—L-Cys催化体系中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恒压反应器,考察了某些合成铁钼原子簇化合物对乙炔选择性还原为乙烯的催化话性,并对它们的催化话性与某些实验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1.含钼2.23%(重量)的L806,模型化合物是所有试验晶体中活性最高者,其乙烯初始转化数为0.989,各摸型物的选择性均不小于90%。 2.经乙炔预接触处理,模型化合物的话性可提高一个数量级。 3.模型物同时具有使DMSO被KBH_4还原产生甲烷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