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韶关市近郊“虱婆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虱婆声”是韶关市的一种系属未明的方言土语,迄今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分三部分:第一,对“虱婆声”的名称、分布、源流、双方言及多方言交际状况作了社会分析;第二,归纳“风婆声”的声韵调系统,在与梅县话为代表的客方言、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其语音特点;第三,在与梅县话、广州话作比较的基础上,把“虱婆声”的语词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
闽、粤、客是东南地区比邻而居的三种重要方言,它们拥有一批语音相合、词形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共同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是同源词,包括共同来自古代汉语、共同来自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共同来自外国语;有的是借贷词,即三方言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壤而相互借用的词语。本文在音韵论证的基础上,考证了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六十来个,以此透视闽、粤、客方言历时和共时上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3.
梅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跟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外,”本文拟从意义、功能、构成及语用等角度对梅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说明1.本文收录梅县方言口语中最常用的副词。先写字,后注音,再加注释和举例;2.本文不考求本字。无法写出的字用同音字代替(同音字下加波浪线以志别,如“弼”“秋”等),没有同音字的用方框“□”来代替;  相似文献   
5.
一、说明1.本文收集梅县话口语常用的有特色的单音动词285个。先写字,后注音,再加释义和举例。2.本文没有考求本字,无法写出的字用同音字代替并在下面加波浪线以志别,如:“团”、“邓”等,没有同音字的用方框“□”来代替。3.本文自创了16个新字,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录梅县方言口语中常用字3816个,其中包括无法写出的字477个。语音以梅城方言为准,发音入主要是作者本人。  相似文献   
7.
珠玑方言具有客方言的基本特征,珠江三角洲的方言,则粤、客、闽共存,其中以粤方言为主导。本文从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状况,分析了珠玑方言与珠江三角洲诸方言的异同关系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一地理概貌及历史沿革本文所指韶关市,包括市辖三区及下辖十二个县,即武江区、北江区、浈江区、曲江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乳源县)、仁化县、始兴县、南雄县、乐昌县、翁源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南县)、连山壮族自族县(以下简称连山县)、阳山县、英德县。全地区面积三万三千八百八十一平方公里,人口约四百万。韶关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连江西,北接湖南,西与广西为邻。浈江、武江各自从江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论余靖的学行治功和后人对余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说明出版余靖研究专辑的意义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余靖提出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粤北方言调查研究在汉语方言学上曾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有较为可观的调查研究成果面世.搜索并披露古代文献典籍中这方面的零星记载,条分缕析现代方言学时期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及线索,既是对粤北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贡献,也可以加深对这一学术领域整体研究面貌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